1800 垂直起降超音速战机,必须搞(1 / 3)

第1800章 垂直起降超音速战机,必须搞

“按照这种修改,前段进气温度从目前的1420c降低到1380c,燃烧效率跟推进效率只会降低5左右,使用寿命会提升到约700小时……”

孙宏神色怪异地看着谢凯。

心中的激动不如震惊。

谢凯并不是发动机领域的专家,但是人家却能找到问题关键所在。

不佩服都不行。

“孙总,降低了5的功率,是否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谢凯关注的不是降低了多少。

使用寿命翻倍,算起来,也是很大的突破,尤其是推力降低很少。

“完全可以满足超7的使用。”孙宏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结果。

即使震惊,也只能接受。ii

他们之前真的没有往这方面考虑过。

“单发的超7甲,主要作为高级教练机使用,起飞重量要求不高,空中航程等都可以尽可能降低,没有任何问题;即使双发的超7乙,两台发动机,也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甚至会因为发动机结构减轻,不影响航程跟机动性……”

“既然这样,就继续改进这种设计结构,争取找到最优的设计,制造样机进行实验。只有一条,效率跟推重比必须满足超7乙的使用需求,同时提升发动机使用寿命,让单位使用成本降低下来。咱们空军经费少,不仅要战机性能先进,也需要使用跟维护成本更低,否则空军那点经费根本无法承受……”谢凯仿佛没有什么感触。

对他来说,无法达到苏联进口的al31那种1500小时的使用寿命,就缺乏竞争力。ii

推力跟推重比都有很大差距,使用成本还很高。

al31发动机目前价格也就200多万美元一台,单位成本也就一万多美元每小时;即使这样,对空军来说,飞行成本依然很高。

rd33发动机价格便宜,可战机性能降低了很多,成本低,带来的是性能的不足。

空军不仅装备不起多少先进战机,也承担不起太多先进战机的飞行。

要是一百架苏27,每天飞行一小时,仅仅发动机成本,那就需要将近两千万美元,这还不算其他的燃油成本、机场建设成本、战机整体折旧等一系列的成本。

这些都算起来,成本至少得超过3000万美元。

这还只是每天。ii

这一年下来……

全国一年军费才70亿美元左右,仅仅百架的苏27这使用成本都足以让部队破产。

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装备太先进的战机,根本用不起。

谢凯一直都明白为什么空军宁愿装备落后的战机来训练飞行员,而不是大规模装备先进战机,装备了先进的战机,飞行员一周也飞不了几个小时。

都是没钱闹的。

所以,在他们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发动机消耗成本。

战机在空中的消耗,那都是以万为单位。

装满了燃油,也飞行不了多长时间。

发动机使用寿命要是提升不上去,一台发动机动不动都是几百万,这飞机部队用不起,开发出来有什么用?ii

“明白……”孙宏叹了口气,“之前确实我们陷入了误区,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这不能怪你们,很多科研,我们没经验,国外也不会把他们先进的经验教给我们。这也是突破。”谢凯并没有去数落对方,“你们取得的成果已经非常大了,一个方向走不通的时候,就调头向另一个方向寻求突破,很多时候会有惊喜的……”

孙宏深以为然。

谢凯在知道结果后,直接找了廖东风。

“全力配合技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