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三剑客(1 / 2)

诸天攻略计划 猫修罗 3496 字 2020-02-13

随意拿起书摘录一段

《魔戒》卷三第二章

“太阳升上中天,再慢慢落下。薄云从远处南方的海上飘来,又被微风吹送而去。夕阳西沉,阴影从背后涨起,自东方伸出长长的手臂。三个猎人继续前进。从波洛米尔阵亡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一天,而奥克依然遥遥领先。在平坦的草原上,不见他们的任何踪影。“

这是电影里远征队分散,皮平和梅林被强兽人掳走,三剑客沿着草原追踪的片段。

而罗琳阿姨的语言,则更为通俗有趣。

她笔下的魔法世界很少使用大篇幅的环境描写,而是用角色对话和肢体语言来推进,小说里哈利赫敏罗恩不是在说话就是在运动(包括四处跑和使用魔法)

随意摘录,第一本第8章,魔药课老师开头

“就在那边,快看!“

“哪边?“

“在那个高个子红头发男生那边!“

“那个戴眼镜的?“

“你看见他的脸了吗?“

“看见他的那道伤疤了吗?“

这是描写哈利波特入学后,一群女生议论这位明星新生,没有一句场景描写,但读者自然能脑补出一个完整的电影场景哈利和罗恩走在校园走廊,远处一群女生在远处叽叽喳喳。

这种写法一是可以使得角色的性格更鲜明,二是故事节奏明快,更易读。

对读者而言,有趣的语言是比优雅的语言更易读的,就像朗朗上口的通俗歌曲要比专修的美声唱法要流传度更广一样。

再说小说结构

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时,对《魔戒》有一定程度的借鉴,这个借鉴是框架结构上的,不研究小说结构的看不大出来。同时罗琳阿姨又综合了另一个奇幻经典《纳尼亚传奇》的写法,在魔法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推理、校园、奇幻元素,最终构建了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魔法世界。

简单来说,奇幻小说一般有四种架构。

一种是完架空的世界观,比如《魔戒》《冰与火之歌》,主角所处的世界和地球没关系。

一种是半架空的世界观,比如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奇幻世界和现实世界有一个通道相连。

一种是奇幻世界与地球世界相融合,比如《哈利波特》,奇幻世界隐藏于现实世界之中,主角可以自由来回穿越。

一种是奇幻世界即现实世界,比如罗达尔的《巫女》,可怕的巫女可能就是你的妈妈或者老师,我们认知的世界里藏着奇幻生物。

这四种架构,越是完架空,越需要各种细节的构建来营造真实性,用以实现读者的自我代入。因为读者生活在现实(麻瓜)世界,进入奇幻世界越容易,越能引起想象空间和感官上的共鸣。在这一点上,《巫女》和《哈利波特》在写法上要比《纳尼亚》和《魔戒》更容易。

(很多小孩子读罗达尔的《巫女》会觉得害怕,因为觉得书里的巫女是真的,没法证伪)

但同时,故事要有史诗感、历史感,长跨度的年代和壮阔地理人文环境是必须的,这一点上,纯粹架空的写法就很有优势,对读者而言,读者开了上帝之眼,观看一众角色演绎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魔戒》《冰火》就是这类。

罗琳对《指环王》的借鉴

魔戒中的主题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抗,影射的是战争,这与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书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关。内容是普通人在历险中自我成长,发现使命后成为英雄。

h的主题比托尔金更贴近时代,是与种族主义对抗(也起源于希特勒)主角是天命之子,在自我历险中成长,直到发现自己的使命,成为英雄,回归平凡。内核是一样的。

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