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好评如潮、黛玉南下(2 / 2)

《儒林外史》、《倩女幽魂》的评书版本出现了,“幽燕第一子”赵北斗对《倩女幽魂》每一章都要评几句,并在燕社书坊出版。

赵北斗毫不讳言地在末尾评论“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乃借古讽今、托古说今也。”

宛平秀才匡六合评本“贾子礼之才,余莫逮其万一也。”

涿州才子张茂才评本“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宛平举人王应麟却有别开生面的理解“子礼与吾为友,其佛禅、儒教忠孝之处,令人雪涕,盖子礼秋闱落榜之作也,其妙也警醒顽愚。”

更令人吃惊的是内阁次辅汪应元也出版了评本“鬼狐有性格,笑骂皆文章。”

这个时空的后来二十世纪,《山海志异系列》早已完本,绝世才女张爱玲发表杂志道“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贾琮的《山海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那吸引眼球的字眼。”

二十一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对全世界道“我写《红高粱》时,是从顺朝大文豪贾琮的《山海志异》获得的灵感。”

山海书社的名声在京城彻底打响,文人阶层趋之若鹜,无人不知贾子礼。

……

《倩女幽魂》对于荣国府的小姐们,并不敢公开叫人去购,那种人鬼恋情闺阁小姐并非不爱看,却实在时世不容,偷偷看倒是无碍。

贾母对姑娘们看《西厢记》、《牡丹亭》等才子佳人的书,是持批判态度的,一次宴会便说这种小说不仅不合理、与才子约会的小姐也不知礼(曹雪芹也是多次批判的,借鉴了还要批判)。

但贾琮就在眼前,她们私下哪有不看的,贾琮便成了姐妹们的恋爱启蒙作者,贾探春对男人书社、结盟一直羡慕向往。

一晃到到夏末,众姐妹对贾琮的才情仍旧不时称赏,这天到西路荣庆堂,贾宝玉、贾琏都在,林黛玉泪光点点,贾母伤心道“扬州来信了,琏儿得带黛玉南下瞧瞧,但有事情,传信回来。”

贾琮的几本书影响力大,赚到腰包的钱自是率先掏出二百两,买了礼物送父母,因此邢夫人哪有苛责的,接口道“老太太,琮儿也跟去,他到苏州,不仅跟人学诗书,也走走我娘家。”

贾母可有可无地点了点头,贾琮松了口气,两年多,十岁了,总算能跨省去一回江南,他眼前浮现出张国荣跋山涉水的景象“人生梦如路长,让那风霜,风霜留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