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温馨与新的斗争(2 / 3)

李纨把大观园各家诗集翻出来谈,贾惜春见往昔诗句,回忆幕幕浮现,想自己本是公府千金小姐,三春里唯一嫡出的。可从小有爹胜于无父,东府哪怕一句嘘寒问暖也不见,但凡从儿时就感人世凉薄,连亲情未曾拥有的人,很难相信什么,会自私自利以保护自己。

老祖宗虽然开放,但封建人士再开明,也无法让一个子孙,尤其是女人,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去体现价值。

所以她多方配合,乐在其中,当下听到三姐姐高谈阔论“大观园题诗有十多首,当时的林姑娘代宝二哥题的一首‘杏帘在望’,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当推首选,此首配在园子稻香村处最好了。”

贾琮旁观,元妃省亲众人题诗,的确林黛玉才华灵性最高,两句在后世某年的人教版编入词句背诵积累,内中有套用温庭筠《商山早行》。

史湘云不满自己无诗在其中,扁嘴“有什么好的,十几首歌功颂德,让人记得住的也就几句。像三姑娘‘精妙一时吟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四姑娘‘景夺文章造化功’,珠大嫂子‘神仙何许下瑶台’,都是中流。亏宝二哥作了三首,一首也不出色……”

贾琮让她们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发挥才能,老实说他把贵族习气吟诗作画丢下多年了,贾宝玉在长赋与少拘束乐府诗中最出色,极度厌恶规则条框,微微负气地冷哼“那算什么,云妹妹和琮弟连诗都不能附在上面……”

史湘云划脸“羞不羞,和你对对子联句我还能输了?人家琮爷那时江南游学,留下的诗词少么,你比比《秦妇吟》。”

贾琮目不斜视,话不多说,不说诗词曲赋,八股文他也放下很多年,想想都觉生疏。

薛宝钗自忖“琮弟肯定连《平水韵》都记不清了,再提岂不让他难堪?”

她微笑岔开“原本就是我们闲着无用闹着玩,现在既然又用,又不能韵律不分,但闻道先后,术业专攻,各人不同。总不能叫一个人逢战必胜,又逢诗必名,那太不地道了。”

贾琮想到家里说说无所谓,但外人质疑、不能让同盟信服,也实是一个危机,同盟同盟,同者而盟,得有相同的志同道合之处,也得有人格魅力,这也是翰林院年年对优秀进士都要重复考的原因,不能把学习放下。

深感为尊难做,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过想想一路走来,无论文武,怕过谁来?又深信自己的聪明努力,他丢下了再捡起来,谁敢说没有一战之力呢?就不介怀。鸳鸯蓝锻背心,玉手着镯,抬斟壶倒一杯,贾琮神不知鬼不觉在她臀上捏了一把,想道“你们质疑吧,到时我学习一番,出山再战。”

鸳鸯恍若未觉,转身鹅蛋脸红了红,众女对薛宝钗的维护各自笑,也都觉得贾琮到了文思枯竭之时,近几年拿不出手,因而只能翻译外国的东西,又皆认为怪不得他,人家行军打仗,难道还要在危急时刻推敲格律平仄么,是以都觉得合情合理。什么佛道儒学啊,平水韵调啊,里边的老祖宗、两太太和姨太太一头雾水,完插不上好吗,贾母甚喜满堂欢笑,独忧少了王熙凤讨她欢心“姑娘们的名字,可不能露出去。”

“我知道。”贾琮道“坊刻一直用号,买家也只能琢磨,不知真人是谁,更见不到。古来还有闺塾师,教人读书识字呢。”

贾政沉吟道“停灵后结庐而居,似乎也不妥当。”

“我已上表请求回祖籍真正大殓,停灵也不出几月。”贾琮道。

里边就没话说了,鸳鸯转了一圈,偶尔与他对视,眉目含情,贾琮心道“金鸳鸯能正式收进来吧,可以先做打算。”

也许久明他不老实,大众场合李纨未敢挨近他,稍顷只听缀锦楼下步伐匆匆,有蝶盘打碎声抱怨声,向来大户人家井然有序,如流水线机器人般的宁静瞬间打破,贾母皱眉不满,王夫人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