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七 雪夜人不回(1 / 3)

并圆城的街巷内,唯有每夜守夜打更的更夫和举着桐油火把巡城的军士才会在铺了雪的路面上踩出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少顷,又被新雪所覆。在这种一口热气都吐不出半尺远的寒夜,若没有实在非做不可的事,没人乐意从焐好的暖被和热炕头上起身出门挨冻。

这还未到晋州最酷寒的时日,那时晋州家家户户的菜窖中中都整齐码着不易腐坏的菜蔬,男人们都备好了越冬的炭火劈柴,与自家的婆姨搂抱在同一个被窝内,整日不是昏天暗地的睡觉,就是做那生娃的下流事,故而有的晋州人便自个儿调侃自个儿,说难怪家中人口一年比一年多。

三九三九,隔门叫狗,说的就是三九寒天有的家里孩子在炕上憋不住屎尿,婆姨又懒得收拾,便把看家狗叫进来了事,撇开人手脚不勤快不算,晋州最冷的天儿,要凿冰取水来浣衣,属实是有些难为人。

“天寒雪落,小心火烛!”嗓子沙沙的更夫不轻不响,每敲一下锣便喊这么一句,虽说落了雪,可家家户户现在入夜了都还烧着炕生着火,失火烧屋的事隔三差五就有,前些年还有一家失火烧了半个并圆城的,一家烧起来夜里风大,不到半个时辰便烧到几十家,此后打更的更夫便多了一项留心各家是否起火的职责。

巡剩下半条街时,更夫将肩上的蓑衣往上拉了把,大力咳嗽两下,正待再喊上一嗓子,却瞅见身边有三人行色匆匆擦肩而过,其中一人脖子上还挂着个木盒,衣衫都是纯色的黑,缄默着疾走从他身边走过。

这样的天里这样装扮的人这样走路,约莫不会是多吉利的事。

雪夜吹灯窗更明,三五行人不外如是,手中也未提灯笼,在一片白的街面上蹚出歪扭的线条,兀然。

“再往前走几步,门板修补的过的那个就是。”站在最左手边的人停下脚步,从蓑衣中伸出一只手来指向前方的小院,“当真要一人进去?”

“自然。”

左右的人都驻足停留下来,三人中身前挂着乌木盒的人徐徐呼吸,被纳入体内的冰凉让他冷静下来,少顷,他向前迈出一步,两步,朝那小院

“我们都在外面,要真干不了就说一声!”他身左的人似是还有些不放心,便向他的背影略微提高了嗓门说道。

走向小院的人身形略微停滞了片刻,也不回头,少顷便又接着向前走去。

“这家伙。”

被斗笠遮住了大半面庞的顾盛有些无奈,摘下斗笠和身边同留下的那人一齐站在临街的屋檐下,小心将头顶上的冰凌子先都掰下来,不然被热气熏得落下来,难免要砸得人头破血流。

“七叔,要是一会儿出了什么岔子,你得不得行?”顾盛拉拉身边那老人的衣袖,“邹永安他老娘年纪可不轻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再搭进去一条人命,不论是镖头还是我爹那儿都没办法交代。”

“吃饭的家伙都在这儿了,你七叔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用得着你这小兔崽子咸吃萝卜淡操心?”老人嗤之以鼻,挥手弹弹蓑衣上一层雪珠,“这样的场面,早些年的时候,还不是一年都能见着几十次,近几年才略好些,干镖局这行当,谁敢拍胸脯担保不会死人?”

胸前吊着乌木盒的人已站在那破落小院的院门前,透过那摇摇欲坠的院门上的窟窿便能见着院里的情形,没有什么杂物,一口沿石都豁几处大口的水井,院里的屋内亮着摇曳一点如豆大的灯火,劈得根根都是差不多粗细的劈柴在院墙边上码成小小的山,院墙有几处的土砖也坍塌下去,落下的砖也被堆放在小院的一角,这不是轻松的活,等着有男人回来再重新砌到墙上去。

这个小院里的男人再回不来了。

摇摇欲坠的院门上本该有的两只铜门环只剩下一只,被不知几代人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