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八 城头望(1 / 3)

逾百斤重的落石和遍布钉刺的沉重滚木被城头上的军士合力抬起砸向蚁附登城的奴隶们,台岌格部不知从何处觅得图纸,令匠人为这些蚁附登城的奴隶打造了能够插入城墙缝隙的铁长锥,用皮带绑在手脚上,矫健的奴隶便能以此登上那些丈许高的小县城墙,再高些的城墙便是身手再好的人在城上的袭扰之下许多也会跌下来。

这样的技术早在大尧前朝便有先例,简单的设计与低廉的造价使其一度在军中攻城器械内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过这对于要用这样的装备在毫无保护情形下蚁附登城的军士而言,实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大尧以前正是诸国混战的年代,而今的大尧疆域内林立着大小数十余国,其中最小仅占据一郡之地。其中太多的国没有马场自然也就供养不起成建制的骑军,交战如不是攻坚便是步军野战,故而那些年也是中原攻城器械发展最为迅速的年份,最大的炬石车甚至能将两百斤的巨石投到九百步外的所在,用于攻破城门的犀角冲也从必须以畜力牵引万斤的庞然大物改良为仅有数千斤。

更何况要想登城云梯是再好用不过的东西,朝廷之所以启用这般粗糙的物事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其廉价与云梯昂贵造价的比对,然而仗还未打起来,司职操演军士登城的军校当即拒用这些铁锥子,因由便是即便是在甄选出的士卒中,能够用这铁锥向上攀足一丈高的十中无一。‘

攻城中死人最多的便是登城途中,登先敢死士卒姑且不去算,若说是要全靠这些粗糙玩意儿把士卒送上城头,只怕敢死士卒都死绝了也没几个能用这玩意儿爬上去的,哪个指挥登城的敢用如此不靠谱的玩意儿?

这粗简的攻城器械在在中原仅是昙花一现便被遗落在史书中,唯有诸子百家的小说家在撰写市井演义时偶的会提到,往往被视为能助军士登城如履平地,这些许多一生都埋没在故纸堆中的文人不会知晓,仅在操演登高这一项上台岌格部因伤致残的奴隶便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数目。

顿冒知晓并圆城头那些床子弩的威力,故而带马停在五百大步以外的所在,目睹许多奴隶武士登高不过丈许便被力竭跌落,身手矫健的奴隶武士被落石或滚木砸中跌落摔倒在城下壕沟中不再动弹,近旁的人上前扒下他手脚上的铁锥绑上,而后前赴后继蚁附登城。

至少一个千人队的奴隶武士死在了并圆城下,然而却没有一人能够登上城头,仿佛与城头近在咫尺的人在刀枪和羽箭之下无法腾出手自卫,最后只能跌到城下成为一滩模糊血肉。

台岌格部得到这铁锥的图纸并非有多难,许多造攻城器械的工匠都知道如何制作,连大字不识一个的铁匠看过以后都能打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仿品,尽管如此台岌格部在建造了大批的攻城器械后财力几近枯竭,不过打造了千副补充,在今日却成了他们仅有能危及城头的手段。

“落石!滚木!放箭!”城上值守的校尉拔剑大吼,“让这些蛮人也领教咱们大尧的弓箭!”

军中善射的军士身背两只箭囊,其中每只皆可储箭三十支,所用弓二石,自上而下劲射力能穿轻盾。力大的军士将滚木落石和装箭的木柜搬到城垛近处方便取用,装满火油的酒坛被点燃以后丢掷到城下持盾的奴隶武士当中,火油迸溅将周围数十人都点燃。

“主君。”往来传话的还是顿冒最信任的那个伴当,他方才顶着落石箭雨从并圆城下回来,凑在顿冒耳边压低嗓音急说道,“前面的奴隶已经有溃退的势头,登城也登不上去,没有能凿穿城门的东西,是不是先休整片刻再做打算....”

顷刻间又有数百人被从城下丢掷而下的火油酒坛点燃,并圆城守军在宋之问的军令下早早排空了护城河的水,数尺深的壕沟又给台岌格部的奴隶武士们平添了偌大阻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