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1 / 4)

这后面的字字句句都要认真琢磨推敲,结果就没有按时完成。不过姑娘放心,这头一次摸不着门路,慢慢的我就找到头绪了,定然不会一直拖着字数的。”

说完,蒋子滔使劲儿的搓着手,无奈的道:“姑娘,您就先看看我这书稿写的成不成吧。我真是已经尽心尽力了。”

苏瑾瑶脸色稍有缓和,打开了仔细包裹的白纸,露出了里面的一叠手稿来。这蒋子滔的字还是很不错的,蝇头小楷,字迹工整而有力度,看得出是下了一番功夫去写的。

但是这内容……苏瑾瑶暗自叹了口气,实在是过于空洞呆板了。本来一件好好的故事,被他说的咬文嚼字,好像是一篇《史记》。

见苏瑾瑶皱眉,蒋子滔的心里更慌了,连忙问道:“姑娘,我写的不行?”

“是。”苏瑾瑶并没有丝毫鼓励的意思,直接道:“这是故事,不是史记,你写的这么中规中矩的,是给文人们看得教材吗?这样不行,要用通篇的白话,去描写生动的故事(qíng)节。”

蒋子滔听苏瑾瑶说完,脸上的表(qíng)实在是精彩,首先是莫名,继而又是惊讶,似乎觉得这么写有些什么不妥,可是当着人家金主的面儿又不敢直说。只得努力忍着,装作自己听懂了似的。

苏瑾瑶一向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一见蒋子滔这样子就知道他也就明白个五、六成而已,若是这样由着他写,估计再写出来的东西还是这么生硬刻板的,跟老学究愤世嫉俗似的文章,谁愿意看?

苏瑾瑶只得再次强调道:“故事懂吗?就比如是山里有只小狐狸,修炼之后变成个美人,然后到村里迷惑人。结果遇到了一个俊俏又心眼儿好的书生,然后再与这个书生生死相恋的事,就叫做故事。你要写的,就是把这件事描绘的唯美动人,让人(shēn)临其境一样。写到美人,就仿佛那********的美人就站在你的(shēn)边,用一双含(qíng)脉脉的眼眸看着你;你要写书生,就犹如那俊俏心善的书生在挑灯夜读。不能用些似是而非的文言来写,一定要写的通俗易懂。”

苏瑾瑶说完,蒋子滔的眉心“突突”跳了两下,竟然问道:“姑娘,真的有这样的美人与书生相恋吗?”

“噗”苏瑾瑶觉得这蒋子滔天真的也是没谁了。自己随便举个例子,他竟然听的入迷了?这代入感该是多么的强烈呢。

苏瑾瑶只得点点头道:“你现在的感觉就对了,是不是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幅美人与书生花前月下的场景?按照这种思路和感觉去写,把我之前给你的大纲写出来,要写的生动点,语言、动作、(qíng)节都要刻画的细致入微,又使人如己亲临。”

蒋子滔点点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然后一躬到地,对苏瑾瑶道:“姑娘高才,一席话让子滔茅塞顿开啊。我只是那么一想,就觉得故事是应该引人入胜、(shēn)临其境的,而不是刻板的描述,简单的叙事。姑娘放心,这次我是真的懂了。”

苏瑾瑶这才算是舒了一口气。转头看看在旁边听的一脸懵圈的书坊掌柜的,问他道:“上次托您打听出书印刷的事(qíng),有眉目了吗?”

“当然当然。”掌柜的点点头道:“姑娘连跑腿的路费都给我了,我朱南山自然是要尽心而为的。这些天我一共联系了四个书商、两家印刷的作坊。这合伙出书的事嘛,他们都是不想冒这个风险,不过若是姑娘肯自己掏钱印书的话,他们倒是答应代卖了。”

书商的反应倒是在苏瑾瑶的意料之中,这些人没有看过样本,也不知道内容和大纲,自然不肯先掏钱来投资的。

放下这一节不谈,苏瑾瑶便问道:“那印刷的作坊又是什么(qíng)况?若是没有人愿意与我合作,我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了。”

朱掌柜的朱南山又道:“至于那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