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废黜太子?(二合一)(1 / 4)

太极殿大朝会上,迎接太子归来,有官员细数李承乾在吐蕃道的一番番作为,文武百官齐贺,连李二都多次点头夸赞。

就在大家以为,太子回来可以重新坐镇东宫的时候,李承乾却站出来,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

“父皇,儿臣经过在吐蕃道的历练,深知治国不易,纸上谈兵不行,还需要身体力行。

所以儿臣愿意出仕刑部,为父皇分忧国事。”李承乾对李二恭敬道。

李二还没发表意见呢,礼部官员已经站了出来,“不可,太子乃是储君,坐镇东宫有监国职司,自古储君不掌权,应在东宫勤勉学习才是,不可逾越。

还请陛下跟太子殿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储君有镇国要务,不可舍本逐末。”

……一个个官员站出来反对。

李二还是没说话,甚至脸上都看不出喜怒,李承乾反驳道“诸位口口声声说要我学习如何治国,可却又一个个拦住不让我亲身实践,难不成治理国家是在纸上吗?岂有此理?”

长孙无忌看到这个外甥如此激烈,站出来劝阻道“太子殿下,为国分忧虽然孝心满满,但储君就该坚守储君的职责,如此这般干涉朝政,未免有僭越之嫌,还请三思。”

这位国舅爷说的委婉,但他相信李承乾应该听懂了,那就是你还没即位,就该养着,现在站出来要实权,有居心不良跟皇帝分权的嫌疑。

李承乾恭敬的再次对李二道“父皇,儿臣绝无他意,实在是深知如今大唐国土日益广袤,各地都缺官员人才,想尽一己之力罢了,哪怕不要实权职司,在刑部做一副手都行。”

看着李承乾一脸的诚恳,李二终于开口了,“房相,你怎么看?”

房玄龄沉吟了一下,转身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不是我们死守礼法不知变通,而是这件事的影响不好。

毕竟您是储君,地位尊贵百官都是臣子,若您在朝廷任职实权,那么谁敢居于您上面?

就算您降尊纡贵愿意屈就,可真正办事的时候,大家都会因为您是储君为您让路,如此行使职权的时候,就有了特权,一开特权,那就失了公正。

六部职司都是朝廷国事,国事如果有了偏颇,那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您曾领一道之地,应该明白才是,所以还请三思。”

静静听完,李承乾心悦诚服的对房玄龄拱手道“多谢房相释疑,是承乾思虑不周了。”

“无妨,太子殿下年少有为,有志务实是好事,老臣不过是仗着多两年经验罢了。”房玄龄谦虚道。

李承乾话锋一转,“可是如果本宫依然想在朝中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呢?不知道房相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策略?”

这个……

房玄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没想到这位太子这么不给面子,不听劝啊。

所以他为难的看向了上方的皇帝李二。

李二盯着下方的李承乾,后者脸上只有坚决。

“你执意如此?”

皇帝的一句话,直指李承乾内心深处,满大殿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李承乾身上。

众人都以为,这位太子以往是位平庸无能之辈,虽说在外历练了三年,但也不见得就有胆子跟皇帝面对面对视,肯定会知难而退的。

可事实却是,李承乾挺直了身板朗声道“儿臣心意已决,请父皇恩准。”

“那好吧,只要你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殿前国事,无有反悔。”

“绝不反悔!”

“传旨,太子承乾领刑部侍郎之职,明日赴任。

另,储君不得掌实权的旧制不可改,故而革除李承乾太子储君之位,恢复其大皇子身份,在朝廷未立储君之前,依旧可暂居东宫。

退朝!”

李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