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人(1 / 3)

初春的大山里,溪水带着冰雪流淌,嫩枝从树干上冒出,绿草悄悄铺满山岗。炊烟从自家烟囱袅袅升腾,葱油饼的香味随之而来。高二郎嗅了嗅鼻子,感觉一切是那么美好,西台山宛若人间仙境,最好一生一世就生活于此。

在他的前世,山林过度开发,原始森林已被破坏,山林中大型动物早已灭绝,小型动物也罕有。而现在连绵起伏的阴山,人口覆盖率极低。就算如今明朝气候异常多变,到了一个甲子的小冰河时期,这里还是人间乐土,养育着一方百姓。

至于农民起义大军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山河破碎风飘絮,再过十七年,天下频于大乱,内外交困,大明灭亡,李自成建立大顺朝,改朝换代,满清却笑到最后。这些对于高二郎,虽有亡国之痛。可此时此刻的他,感觉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享受,大好的青春年华可以浪费。至少还有十七年时间,用以招兵买马,不用急着出仕。

刚满八岁的高七郎提着两个马桶,颇为费劲的走出了大院,看见他哥高二郎,赶紧把头一低,撒开脚丫子,飞似的跑向菜地旁的粪池。他起床有点晚了,怕被高二郎骂。在家里,爹妈都不管他,任他滚泥钻草。可他二哥对他可凶了,上次吃饭时间不回家,被关在冰窖里,想到受饥挨冻的滋味,浑身耸起根根汗毛。现在一听高七郎的哨子响,第一时间便冲回家门,跑得比狗还要欢实。

高二郎看着高七郎背影,心里不是滋味。一个爹妈生的小孩,怎么一点也不像呢?这个弟弟有点愚钝,高七郎身架子也不像高家人,长得比同龄人矮小,面黄肌瘦的样子,好像受家里人虐待了。不知他娘怀高七郎时候,吃了什么玩意儿?

爹妈不管高七郎,可他高二郎要尽到兄长的责任,在一家五口人,外带外人张曲尺,一起吃早饭的时候,高二郎抬头道“爹妈,我想让七郎八妹读书识字,七郎内向,八妹太小,寄宿在王家庄,我不放心。请个先生上山,这样我也有时间,教他们一点知识。”

“反正我不管家里的事,钱财的事,你问你娘。”

高二郎的父亲高伯恩是个瘸子,身材魁梧,一张脸黑里透亮,原本是北口县五家堡的军户,因在军中闹事,重伤了长官,做了一名可耻的逃兵。从北口县流窜到了隆地县,后在窑厂做事,认识了带着拖油瓶的小寡妇黄翠花,两人私定终身,高伯恩还未成亲,就有了一个便宜闺女陈腊月。后因窑厂一场事故中,高伯恩压伤了左脚,这才变成了现在这样子。高伯恩一副漠然的态度,拿起一根拐杖,背起一个背包,往背包里塞了一些吃食,准备去他开的窑厂。

高伯恩是个慈父,对于长子高二郎(等同于长子),还教些枪棒武艺,知道些宠爱,花了一些心血,在高二郎八岁的时候,还让高二郎寄宿在王家庄里,读了四年私塾。对于高七郎、高八妹,只当是放出来的空气,只会说几句无关痛痒的废话。在高伯恩心目中,长子是继承家业的,将来要靠高二郎养老送终。

“这事不用父母筹措,我这里有些银子。足够请一个教书先生了。”

高二郎的眼神掠过了他娘黄翠花的脸,只见黄翠花的脸,从苦瓜脸转瞬开出一朵鲜花来。

此时的士农工商,都遵循一个原则,养老靠长子,长子继承家里大部分家业。女儿是赔钱货,成亲财礼是有女方置办。他姐陈腊月嫁到王家庄王光全家时,姐夫王光全家境还算中农水平,家有三十多亩田,一个大院子,四间瓦房,兄弟两人同心协力。可自从他姐生了个闺女,王家公婆就给陈腊月脸色看了,只给长子王光全一间最差的瓦房,七亩中田。若放在后世,家有七亩田,了不得了。可这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农户人均五亩地,才勉强维持一个家庭。王光全与陈腊月一家三口人,在北方,有七亩自耕地,只能在贫困线上挣扎,若遇天灾人祸,一年都熬不过,就要卖房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