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鸟铳(1 / 2)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里,董家屯的村民们建了5888个蜂箱,建造了一道道石墙、篱笆墙、排水渠,还给蜂箱做了伪装。接下来,村民们开始种植花草,退耕还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5888个蜂箱上。

每家每户建造茅草房,开始层架种植法种植香菇、蘑菇,还在尝试种木耳。层架种植法占地面积小,还能有效利用上层空间。劳作在室内,没有日晒雨淋之苦,劳动强度低。香菇、蘑菇、木耳日产量每天都在增加,源源不断送往王家庄,再运往隆地县等地。

过去村民自产自销,十天、半个月的野外采摘产量,跑一百里地,到隆地县摆摊。现在有副屯长杨番镇操办,中间虽被剥了一层皮,但村民不需要来回奔波了。第一个月,每户村民月人均收入,已达三两五百文。这人工种植的香菇、蘑菇、木耳,可一年三季生产。村民现在还算不出一年到底能挣多少?设想着董家屯堡垒化。

谁都知道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多么险恶。村民们每天皆会督促家里壮劳力去操场集训,誓死保卫家园。

现在高二郎拉起三十人的队伍,皆是强壮有力的山民。一个村里的青壮,同仇敌忾。同村同族就是战斗力的保证,更何况是盗户。若敢出卖全村人的利益,全家人都要陪葬。村民都有射箭、耍刀的底子,有的村民还杀过人。这些山民虽是文盲,但不是傻子,人人皆知,不外乎,杀人放火受招安。

这些人是为自己利益而战斗,是以利益驱之,初步估计董家屯每户年底总收入在五百两左右。如果无病无灾,安心待在山里,五百两银子可以过一辈子。将来征战天下,还是要用忠义之辈,以穷棒子为最佳。

高二郎把三十人分为三队,第一队有杨高雀统领,只有五人,为哨探队。第二队有温天宝统领,下设二名伍长,共为十二人。第三队有张曲尺统领,下设二名伍长,共为十二人。他和吴高温暂时管辎重,因为这后勤调配需要文化,他和吴高温读过几年私塾,等吴高温熟悉了这份工作,他还是统兵。山地战,戚继光的鸳鸯阵法天下无敌,可他没时间练鸳鸯阵。每队二名刀盾兵,二名弓手,四名长枪手,另四人随意配置,按个人善使兵刃情况而定。是以猎户居多,故皮甲还有多余,只缺铁甲。镶铁棉甲倒是有五副,这是村民自带,是明军倒卖出来的旧货。

吴铁匠打制简陋的铁甲,只能凑合着用,可保护身体几个要害部位;狼牙箭唯一不能射穿厚实的护心镜;其他部位的铁甲片,可挡四十步外的重箭。村民有收集武器的习惯,兵刃五花八门,民间不禁刀枪,县城里能购买到优质武器。

明朝管制盔甲、制式弓箭。这两样装备,差强人意。吴铁匠赶制头盔、铁面甲、护喉甲。村民们为了自身安全,把铜钱都拿出来了,铜钱融化后,用以打制头盔、铜面甲、护喉甲。这是他们自己的事,高二郎不会去管。为了便于隐蔽,也为统一装备,所有人的服饰,都染成青色。

董家屯的武装队伍,编为乡兵,高二郎自封王家庄招练总旗,名正言顺。隆地县每年两次乡兵操演,王家庄会派遣乡兵参加。

猛虎队旗子赶制完成,因人马少,没有举大旗。每队队长背插二尺小旗,面为黑色,上绣着一只骷髅虎,这与白无常高二郎名号匹配。因高二郎一句玩笑,“我是魔鬼中的天使”。乡兵们以“天使”自居,从发展趋势看,猛虎队很快要改成天使队。

打猎需要互相配合,遵守纪律,大部分乡兵是老猎手了,十二人的队伍,动如风,静如山,坐如钟。乡兵们从一开始组队,就很讲技巧,还懂得用手势交流。自己另行一套,会搬石头,砸自己脚。只需要把各种方法,统一化,完善化。

从中吸取经验,慢慢形成自己带队风格。施以恩义,笼络人心。用后世话套用,他带领的队伍,是流氓无产阶级队伍,属于无产阶级可以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