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鸣冤鼓(1 / 3)

宅唐 码字的尘埃 3615 字 2020-10-23

“这个人我要了,你就在这不要走,我去拿点钱回来”,王肖看着这青年,思索了一番,便要把这少年买下。

钱不够还有,还剩几万两呢,这又不是他娘的嫁妆,怎么花都行,一百两换个心智这么坚定的人,怎么说都是赚了。

出了西市,来到盐铺,二话不说掏出一张万两的银票往柜台上一拍“给我取五百两银子出来,剩下的继续换成银票还给我还回来”。

小二早就记住了王肖的面孔,当即去后房里拿钱顺便通知掌柜了。

四人一人踹了百多两银子回了西市,来到那青年面前,从小红身上解下钱袋,冲着那人一扔“我就住在东市,悦来酒楼不远处的客栈,等你处理完家中的事情就来寻我”。

那青年也不矫情,拿出了一张早早托人拟好的卖身契,从一边人伢子那沾了点印泥,在卖身契上按了手印,递给王肖,随后头也不会的就走了。

“公子,就这么放他走了?他要是不回来怎么办”,小红好奇的打量着青年的卖身契问道。

王肖把卖身契揣进怀里“不回来就不回来,就当买了个教训,咱们现在不是有钱了吗,不用像以前那样节约了,走走走,在挑几个仆役咱们就回去”。

从人伢子哪里选了几个年轻能干的良家女,揣着一摞卖身契,又给小厮扔了五两银子,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回了客栈。

坐在客栈的矮桌上,王肖喝着刚刚熬好的草药,一边想着刚刚的事情。

青年说的没错,就这么灰溜溜的回了太原,下次在想报仇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他现在一刻都等不了了,满脑子都是报仇的事情,现在一切都安顿好了,也是时候去完成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了。

偷偷往侍女的衣服里塞了几千两银票,王肖找到个没人注意他的机会出了客栈。

东市的西方就是宣阳坊,紧紧挨着呢,宣阳坊的北面就是平康坊,有名的烟花之地。

王肖的目的就是宣阳坊。

能紧紧挨着长安城内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宣阳坊自然有他的底气,那就是万年县衙就处于宣阳坊。

独自出了门,之前听过县衙就在这附近,可是也不曾见到过,在宣阳坊里转了半天,才发现县衙就在与东市平康坊交接的那个角落,整个县衙完全没有太原县衙的气派,若不是不停的有武侯进进出出,说是哪户普通民居王肖也信。

来到县衙门口,一个一人高的鼓面映入眼帘。

这就是鸣冤鼓了,也叫做登闻鼓,百姓们若有冤屈又没有门路上报,那便可以敲这个鼓来伸冤,鼓声一响,县令无论正在做什么,都必须要及时赶到,否则便是失职,是要被人弹劾的。

不过这鼓一般情况也没人去敲,唐朝的百姓与官员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太多的官员盘剥,百姓们是有钱,但是他们的钱也大部分是粮食,真要像炸出点钱来还是不太容易的。

如果不是真的有了很大的冤屈,不会有人去主动敲鼓的,民告官,无论如何都要先挨上几板子,这叫杀威棒。

这还真不是官府无理取闹,禁止百姓们告状,登闻鼓和肺石都是在周朝出现的,期间明明灭灭,有时被启用,有时又被抛下,断断续续的从周朝延续到了清朝,一直不曾真正的湮灭。

肺石就是一块一人高的红色石头,就处在鸣冤鼓的一侧,有冤屈的人若是真想自己的冤屈直达天庭,那就在肺石边站上三天即可,武则天小姐姐就曾有明令“朝堂所至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槌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

就是说只要你敲了登闻鼓或者立了肺石,直接就是御史来接收你的案子,你的冤屈不出意外的话肯定给你洗清。

但是好心没好报,因为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冤屈,许多不明白这里面事情的百姓胡乱的敲鼓,令上面的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