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一时彼一时(2 / 2)

搞的陕西赤地千里。

但这丝毫也改变不了陕西是大明财政的一只吞金兽的事实。

为什么?

因为陕西是农民造反乱最重的地方,崇祯帝为了剿灭在陕西的农民起义军,也不知派出了多少大臣和官军,但最后皆是无功而返,这些钱财也都是打了水漂。

不但是打了水漂,这陕西的农民军反而是越剿越多,实力越剿越大。

为了把这股力量打下去,崇祯帝又是不得不加大所出,扫国库,

但是此时的大明国库已经是一日空过一日,早就是可以跑马了。

不过这时候的弘光皇帝却是全然没有崇祯所要面临的那两个难题。

一是辽东,二是陕西。

如今的天下局势,那关外鞑子已经入关,还占据了京畿之地,这对大明朝廷来说自然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恶号。

但是坏里面也有好事,那就是对于财政而言,辽东这只吞金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大明朝廷可以省下这一大笔钱。

再看陕西,如今陕西已经被李自成彻底占据,势力经过一番打击后,逐渐得以恢复,现在已经是陕西名副其实的主宰。

而弘光皇帝此时在南京登基,也并无横扫天下,荡平寰宇的气势,

所以给人的感觉便是小富即安,把南京都已经彻底的当成了大明国都的所在。

这般如此之下,自然也就没有要剿灭李自成的雄心壮志。

如此一来,陕西就也算是丢给了李自成,陕西这一只吞金兽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这一番下来,辽东和陕西两只最大的吞金兽,一下子便消失不见。

反观大明财政税收来源,那最富有的地区江南,此时依然在大明的手里。

这使得大明财政在辽东和陕西不受掌控后,税收方面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是财政包袱一下子得到了巨大的减免,手里的钱一下子就是多了起来。

这也就难怪弘光朝廷在江北一口气就设了四个镇,给了这四个镇几十万的兵马配额,

突然多出这么多兵马要养,但是弘光朝天在财政上依然是极其的充足,感觉不到一丝压力。

由此可见,弘光朝廷在财政上,状态是有多么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