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皇登基,普天同庆(2 / 2)

可是现在李起竟然一口气免了农税和徭役三年,不得不说,这样的魄力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李起为什么要免去天下的农税和徭役呢?

难道仅仅是讨好百姓吗。

免除了赋税和徭役,李起还拿什么来供养大明的军队,拿什么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难道军队和官员都不吃不喝了。

这一点当然李起是心中有数的。

第一,因为天下大乱了二十多年,大明大部分的地方早就是一塌糊涂,许多的省份别说收税了,不给王朝添麻烦,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现在纵观整个天下,还能够正常收税收的地方,那也就只剩下江南等少部分地区。

其他的地方,例如京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山西等地方,因为多年的战乱,早就是民生凋零,人口锐减,赤地千里也是常见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下,你找谁去收税。

而像江南那些省份虽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目前多少还能正常的收些税。

但是如果免除了战乱地区,这大半个大明的赋税,而不免江南之地的税赋,那又难免落人口实,说李起处事不公。

有道是不患贫而患不均。

要免就都免,要么就一个都别免,这便是这年头大多数人的思想。

否则,李起便是又要将江南那些地方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以许多劣绅的德性,他们就有理由来反对李起了。

这是李起考虑的一个因素。

另一点便是因为大明王朝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基本上在税收这个制度上就开始变得僵化。

可以说维持大明帝国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就是农税。

农税占了帝国财富税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余的商税茶税什么的,这些本该重税的税收反倒是少了。

这样的税收制度在大明王朝开国之初,自然也是合理的。

毕竟那时候百废凋零,农业是重中之重,是发展的第一当务之急,也是当时唯一着力发展的产业,

所以农税自然也是占据朝廷税赋的绝大比例,这无可厚非。

但是时间在流逝,事事自然也在变化,随着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繁荣昌盛,天下经济形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