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宰相摇舌惑君王 众英雄仗义救史斌(1 / 3)

绍兴九年九月? 临安皇宫

高宗赵构召见秦桧,平身赐座,问道“如今爱卿和金人联系之事如何了?”秦桧奏答道“启禀陛下,金人统帅完颜宗弼已经答应和谈,并把陛下意思转达给金主,金主也准了,金人不久将放回我国使者张九成等人回国以示信。”赵构听了甚喜“宋金两国自从靖康之变后已经十余年再无和谈,派去的使节不是被杀害便是扣留,秦相总算是解决了第一个难关。你目前可探到金人底线没有?”秦桧道“臣不敢欺瞒陛下,已经与可靠之人见了面。金人的条件大致有三,一则宋国接受金国册封;二则两国西至大散关,中间以淮河为界;三则我国年年纳贡,只是每年要多少还不知。如果答应这三个条件,金国答应送还陛下天眷,两国永不动兵戈。”高宗听罢紧蹙眉头,在御桌前走来走去。秦桧恭敬的起立,低头一言不发。

高宗想了多时,问秦桧道“爱卿觉得金人条件如何?”秦桧道“陛下万万不可答应。”高宗问道“为何不可答应?爱卿是觉得此条件过于屈辱么?”秦桧跪下道“臣不敢讲。”高宗忙道“爱卿忘了朕说的?今日朕和爱卿乃是密议朝廷社稷大事,说出的话天知地知,你我心知,即便说错也概不相关。爱卿只管进言。”秦桧道“若是说金人的三个条件过于苛刻屈辱,倒还不至于不能谈。一则世人都知道靖康之变时陛下只是勤王,国家倾覆之罪并非陛下之过,相反和谈若成,陛下等于为祖宗保住了半壁江山,后人必赞扬陛下是中兴之主;二则至于割地,本来这些年我军和金军就在这些地方之间拉锯战,这些地方早已经是野草荒芜民不聊生,就算保下来恢复生产也需要很多年,陛下让他一步有何不可?三则年年岁贡,从真宗皇帝开始我国便每年给辽,夏岁币。又并非从陛下开始。何况这三个条件金人能漫天开价,臣等谈和时自然会落地还价。”

高宗听了点头道“如此,爱卿为何说万万不可答应?”秦桧道“臣说的万万不可并非指金人的条件,而是他们所言的奉还天眷。”高宗听了脸色微变,笑道“奉还天眷有何不好?”秦桧跪下道“臣该万死,天眷中自然包括靖康皇帝,请问若圣上归来,陛下将置身何地?”高宗命秦桧平身,笑道“爱卿说这个,自然是替朕着想,不瞒爱卿,朕也想过,若皇兄回来,都是赵家子孙,朕让位何妨?若皇兄受金人折磨多年,身体欠佳,也可奉为上皇供养。朕这些年也为保全国家受了不少艰辛,无论如何选择,也可说上对得祖上,下对得后世。”秦桧忙道“陛下谬矣,自古天无二日。皇位江山面前讲不得兄弟情分,那魏国曹植,只因父亲曹操生前喜爱,曾有立储之想,他哥哥曹丕上位便想加害,命曹植七步成诗,否则死罪,即使后来曹植七步成诗,用兄弟情分打动曹丕,也不过封个侯位软禁终身,一生担惊受怕。正因为陛下有大功于社稷,陛下若一旦让位,后面之事不堪设想。退一步说陛下奉兄长为上皇,小心供养倒也使得,但诸臣之中安得再无苗刘之辈野心勃发?倘若有了时机,劫持上皇,用复辟名义讨伐陛下,那时陛下不但身家性命不保,只怕我大宋江山社稷也完了。臣自知妄言皇室之事是死罪,为陛下利害不得不言,请陛下治罪。”说罢有跪倒在地。

高宗急忙上前扶起秦桧,感叹道“满朝文武但知北伐金国,迎回二圣,真正明白朕苦心的不多;便是有人明白也为明哲保身不说话,爱卿这样的忠臣,真是天赐给朕的。”又笑说道“不过爱卿也有多虑之处,你不见那日张俊府上,目前几个带兵统帅都忠诚于朕,朕让他们告老还乡享清福他们都不干,还要不灭金国誓不甘休呢?朕不是汉献帝,兵权在朕手里捏着呢。”秦桧道“圣人说福兮祸所伏,众帅虽说忠勇,但未必全是好事。比如岳帅,他清廉正直,打仗不怕死,战功卓著,但他不仅仅忠于陛下,还忠于国家社稷。”高宗大笑道“这怎么不是好事?朕便是国家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