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再被请喝茶(1 / 2)

事实元月十五过后又有了第二个好消息。

原本张子文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陶节夫要做老赖,但置之度外后,现在又收到了老陶寄来的粮票?

并附送了一封鼓励信“贤侄精神和手段可嘉,将来当为国之梁柱。当时因手头紧,暂扣了一期承诺的粮票,后因种种传言说海军有撑不下去之可能,进而,本使以为那时给你粮票是白搭。后看贤侄仍旧坚挺,心里过意不去,特附送了部分延期利息,勿将此事挂于心中。”

老陶思路也是够清奇的,言下之意站在水里不怕雨淋。如果确定海军要烂账破产的话,陶节夫认为这笔粮票送来也没什么卵用,烂账么,烂一笔也是烂,烂一百笔也是烂。反正都以破产画句号。

“哈哈。”

算是意外之喜,数了一下,老陶多给了两成,这利息也算是可以了。

“四九,把这些粮票送去苏州粮食口,把咱们的欠账平了。”

军马粮票和军士粮票不同,对应的物资虽然都是粮食但种类不同。

不过问题不大,总体上这么大一个苏州,如此多的人以及驻军的战马存在粮食关系,他们很容易就东拉西扯进行“资源优化”,总体交到转运司时,账一定是平衡的……

如果说当时海事局的矿石是儿戏,是怀着梦想却傻呼呼的初生儿,那么现在不是了。

刘逵很确定他们已经初露锋芒,一定程度上,他们自己的苦干实干造就了自己!

除解决了五千人的吃饭和秩序问题外,已经让刘逵看到了利益。

其实刘逵也很想官府收到越来越多的矿石,那除了是任务外,也蕴含有很大的利益经过官府,就含有不低的铁税。

只是说蔡京掌权后,其门生朱家变得尾大不掉,动是动不了他们的,那就只能默认他们操控矿业扭曲价格,进一步尾大不掉。

起初跟在朱家的后面喝汤也有很大利益,可以把官方矿价压到很低。管营的铁无法满足需求,民间需求加大,黑市价格就大起,形成价格倒挂。

如此一来,苏州整个官僚体系都有肉吃,能坐等矿石进来后,获得一笔很大的价差。

很不幸当时是坐轿子,哪怕价格是扭曲的,大多数矿井也只能把矿石送来官府,因为有朱家帮忙“缉私”,一般商号不敢走黑市。

世事就这么奇怪,他们大多数人不怕官府,但是怕朱家。这是因为朱家黑恶手段太多。一定程度上,就连过江龙李家在这边都怕朱家。

但这样坐等收钱的好日子是有尽头的,现在因不公正规则,几乎所有的小矿主都玩脱了,全部破产被朱家兼并。唯一还在支撑并往官府送矿石的,只有亏得起的李家商号,以及同是官府部门的海事局。

当初想着规模化是出路,逼死小矿主们的落后产能,全部兼并给朱家的高效产能后能一起挣大钱,苏州会有更多的矿石?

很遗憾,现在刘逵终于知道这只是白日做梦。

但凡朱家拿到的矿井都不生产,关闭了。他们理由是价格太低,开采不划算,于是停产,涨价去库存。开采设备当做废铁廉价卖掉。

理论上官府要整治这些垄断巨商是可以的,问题这种事相对于大宋制度来说,实在太敏感。

当初王安石就做了些类似的事,在老王权利如此大,皇帝如此信任他的情况下仍旧险些被人刨了祖坟,就可想见其难度。

何况现在朱家不但尾大不掉,他们还有蔡相爷护着,那就简直上下通联、动都动不得了。

现在不止刘逵,整个苏州官僚都在忍受,想忍过三年任期拍屁股走人,至于后面怎么样,谁尼玛管它洪水滔天?这还仅仅是没收朱家钱的一般官僚想法,至于那些天然就站在朱家立场上一起吃肉的官员有多少?刘逵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不少。

对刘逵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