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抓人(1 / 2)

京城如今,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汤河以南,元靖治下,一派风生水起,弊制改革,让原本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也看见了生活的希望。

杨柳岸复苏时,农耕、水利、城防、教育……一样儿没落下,甚至最早归顺的株洲,农户们今年入冬,不仅缴够了军粮,还连自己一家老小的粮食也屯够了。

可汤河对岸,却是另一番景象。

朝廷这一年,什么都没顾上,只做了一件事,那便是征兵。

八十万禁军的折损,让他们着实伤了元气,除了边军,他们再调不出足以与西南抗衡的兵力了。

可是元靖却朝北地和东海两军,都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书信。

大致意思是说我与我三哥的争斗,说到底还是立储闹的,你们没必要跟着添乱。最后不管是谁得了天下,你们都还是戍边大将军。首要任务,是抵御外地。

如此言辞恳切,元泩要是再调这两军前来,倒成了他不明事理,主次不分了。

元泩知道此事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又无可奈何。只是后悔当初自己小看了这个弟弟,才让他羽翼渐丰,到如今能同自己分庭抗礼的地步。

不过暴怒到疯狂砸东西的,倒仍是庄贵妃。元泩顾虑着大宣的体面,起码不调用边军的思路与元靖是一致的。只是如此一来便再次让庄贵妃变得歇斯底里。

元泩无法,只得想出了征兵这个法子。于是汤河以北各州郡苦不堪言。连带着东海、东南等地,虽然离着京城老远,却也未能幸免。

所以此刻明若楠知晓了梁荣身在京城,自然免不了担心。

庄贵妃已然疯魔,外祖父既是梁家家主,又有一干可堪大用的门生。但凡让庄贵妃抓着,定然要想尽办法让外祖父臣服,好“物”尽其用。

元靖知道明若楠在担心什么,却又没想出新的法子,只能安慰道。

“我让京城中的人看着些,梁太师是梁家之首,庄贵妃不敢如何。”

元靖虽然如此说,可心中却是也没底……

他正想着,就听明若楠道“你也想想法子,如今我们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单指望外公。”

元靖自然知道这道理,这事儿他琢磨了快一个月,还将路北北和裘可千揪过来商量了好几回,可如今,武将是不缺,缺的,是文臣。

“其他的都不急,只是琼州一直是守将代管,也一直没个太守。”元靖见着孩子翻了个身,担心惊醒,忙揽着明若楠出去,“凉州太守也是个不成事的,只是他主动归降,实在不好安排……”

明若楠将元靖的眉头熨平,有些不大情愿“竟一天天的为了这些破事发愁,太累了!”

元靖知道夫人是心疼自己,可他既然应下了这差事,便要担其重。

“我再想想吧。”

而此时的京城内,因征兵令和如今的禁言令,闹得人心惶惶。勾栏瓦舍,已然没了平日的热闹,苏妈妈和程远面面相觑,觉得如此下去,不是办法。

“程老板,不然咱们也去西南?”

程远摇了摇头,毕竟他在此处的任务,可不光是为了挣银子。

“苏妈妈,您再撑段时日,这样,散去一些姑娘们,将卖身契还了她们吧。若是姑娘们愿意,可以投奔西南,若是想留下的,我们也照常发月银。”

苏妈妈点了点头,知道程远应当是还有别的顾虑。只是自己这本来打算将艺馆开遍全大宣的梦,就这么破碎了。

程远像是看出了苏妈妈所想一般,道“这只是暂时的得失,待过段时日,一切都有了定论……”

程远话说到一半,耳朵便动了动。

他忙低声道“苏妈妈,来者不善,我先避一避。你们随机应变。”

程远刚躲进密室,就听见外头捶门的声音。

“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