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救救薛阁老吧(1 / 2)

明末国贼 三头蛇王 2229 字 2021-08-27

朱国弼和刘孔诏是急匆匆地离开了莱登,在他们看来山东这边许诺的利润分成更高,更透明。

那和李兴之做生意当然要较之和东林党以及郑家更实惠了,所以二人对李兴之搜寻宝船龙骨的要求是拍着胸口保证,并同意在已方的参股里面拿出四十万两采购粮食。

按南都的粮价,大概一两二钱一石粮食,四十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南都的勋贵只需要筹集三十三万余石粮食。

慷他人之慨,李兴之也不是小气的人,只要求二人运送三十万石,其余的银子,就算作二人的辛苦钱。

这又令朱国弼和刘孔诏对李兴之的好感度再一次生华,瞧瞧人家蓬莱伯做事都体面,这趟山东之行是真的大有收获,不光确认了靖北军海贸的可信度还平白一人得了一万七八千两的银子。

李兴之也乐得大方,左右又不需要自己出钱,后世的集资不就是这个套路吗?先给他们点甜头,回头银子一到手就直接跑路。

市舶司的事情处理完毕后,李兴之又转道莱州视察了设在天齐山军营附近的讲武堂。

据讲武堂大使吕轻侯介绍首批进入讲武堂的学员有两千余人,这些学员的年龄在九至十五岁之间不等,他们的父兄不是在靖北军任职,就是在和岳托部决战时战殁的。

按照讲武堂的条例,这些学员按年龄被分为九个班,每班三百人,教员则从军帅府抽掉了十几个书办,以及数十个伤兵组成,这些人均是要在讲武堂接受一年的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培训。

和这些学员同时进入讲武堂的还有近一百余靖北军队官以上的将佐,以及李兴之的亲卫统领李邦杰和从玛瑙山带回来的降将均列席在内,他们都要接受短期的培训。

设立讲武堂的目的,李兴之可不仅仅是让他们读书识字,学习兵书战策和格杀技巧,而是要通过这个学堂让靖北军的将士产生归属感,要让麾下的将佐知道,他们要效忠于谁。

后世的那个光头,凭借区区半省之地却能击败北洋,成为中华大地上名义的统治者,也就是得益于他有着一整套的军官培训系统。

根据宋广坤和吕轻侯等人按靖北军训练条例制定的讲武堂校规,这个讲武堂的课程主要是以军事训练为主,辅以一定的文化课程。

所有的学员必须闻鼓而起,闻金而休,辰时起床后,学员们必须在一刻钟之内处理好个人问题,然后进入校场进行队列和跑步训练。

其训练时间按年龄段分配,低年龄段的训练时间为半个时辰,高年龄段者则为一个时辰。

至训练结束后,学员们可接受半个时辰的文化课,由于这些军中子弟大多数均不识字,所学内容为最简单的三字经和百家姓为主。

李兴之的心思在靖北军中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吕轻侯也是个通透之人,在他的授意下,讲武堂所配发的书籍全部是重新刊印,每一本教材都配有李兴之破敌摧城的图片,尤其是启蒙教材三字经的首页更是描绘了李兴之马踏岳托王旗的英姿。

让这些孩子在训练后接受文化课程,其实也是考虑到他们年龄的问题,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任务。

文化课结束后,将会有专门的教官来教授他们相应的格斗技巧,以及各种武器的使用,高年龄段者则必须要学习火器的使用方法,这主要是考察这些学员适合使用什么武器。

上午和下午的训练方式基本一样,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为期三个月,至三个月后根据这些学员的特长再重新分班。

这些孩子均是长身体的时候,军帅府下了严令,学员每两日必须有肉,其余米面管饱,若是发现有克扣学员伙食者立斩。

根据讲武堂的条例闻鼓不起者杖十,吃饭不有序排队者杖十,随地小便者杖十,不遵号令者杖二十,斗殴挑衅者仗二十,当然有罚就有奖,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