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萧厉授艺(下)(1 / 3)

觉醒时代 若北辰 3146 字 2021-10-01

觉醒时代026萧厉授艺第二十六节萧厉授艺

除此之外,八卦掌和心意拳还有些相似。老爷子让萧厉教楚逸心意的根由也在此。

八卦掌走转就是为了增加横向力,胯横向转动

心意拳踩鸡步虽然没有横向转动,但是前后调胯,也是为了出横劲儿

心意拳:“束展一命亡,半步崩拳打天下”,一个束展就是一个开合,开合的内在本质就是体内走一圈内劲循环,这循环之内只要打到人,不管开合皆是让对手瞬间崩溃,半步一出一入也是一内循环,崩拳是可攻可守的打法,出手轻重好掌握,半步任意拳都可以打天下,就算是同样能循环内劲的人肉身,也承受不了这千斤聚于一拳的摧毁力。

身型的高低变化是心意拳打法的基本特色之一,是“束展”。站直了打,威力大减。而之所以朋友们说站着打很不错,很大程度是我们没意识到事实上我们实打的机会很少,也根本谈不上再去辨别其中打法凶狠程度的差异。

心意拳拳把很少有平来平去的,它总是含着向前斜上或斜下的劲意,这种“上”“下”不是含蓄的示意,而是要在操练时实实在在地打出来;不是玄妙的暗劲,而是要在身型上扎扎实实地做出来,真正做出“塌天”和“翻地”的劲意来。在实战上,不是简单的平击,而是通过鸡步弓牮步等的变化使自身突然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以达到:蓄势--展放,也就是束身展身,“束展”二字,整个人象弹簧压扁突然弹放,或象钢索突然崩断,将对手向前击出的同时,有向上挫飞起来或向下砸顿下去的效果,威力当然不是平击所能比。“虎扑”,“摇闪把”,“挑领”,“虎抱头”,“卷地风”等都有斜上的翻劲,将对手斜上打出,而“鹰捉”“大劈”“斩捶”“一头碎碑”等都有向下的罩劲,将对手斜下打出。比如大劈,大劈往往用在第二动,如第一动先由低身作“挑领”长身而起,将敌人打成被掀之势,此时紧接大劈,沉身下势,连肩带背劈下,由上而下,这就不同于人站直时只是用肩平着去靠对方,而含有劈,砸,撞,压,挤种种在内。如果同时管脚的话,那就像契槽里卡着一段木条,你一凿下去,“嘣”,凿子占了它的位置,而木条飞了——对手将被拔根摔出。而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威力,都是由于有身型的束展。

“束展”不仅威力大,而且在打斗时更有机动变化性,使对手卒不及防。如上之第一动,由下而上,不管打到没打到,它都打破了敌方的防守平衡,“惊势”,而且达到了一个重要的目的:进身占位,这时再施的第二动大劈,就是真正的贴身打法了,所以“近身”哪里来?是过程中打出来的,就像高手下棋,它暗含的第二下你往往事先察觉不到,而不是我喊“我要近你身”,而你反讽“你如何近得”。——这也正是心意拳老辣的地方。

而上述这一切,束展释放能量,高低变化破敌之势,由远突进站位夺势,都不是光站直了走近就行的,而必然要靠行进间鸡步的变化发动而来,其实如心意拳“四把”的编排上,都是这般一束一展,一高一低地在安排着的。

拳法之道,贵在体用,身不知拳,拳则无用。习拳之道,首要明理,理不达拳性,拳则失魂。心意六合拳贵心明意灵,理真法详,切不可只知形、执于形而参其性。

自古相传,心意拳乃参“鹰熊斗志”,以合攻守之道,符阴阳之理,融“十形”之长,取“真意”、“灵性”成拳之风格旨要,以“六式”为其锻炼举要,成其拳之身也。其含功技、劲气、神意等诸法为一体,以简而约则至精深,乃习一“整”而及身整、势整、劲整,为拳之“合”,若习之合法度,虽有“十形”而终成一身,即一身存“十形”之意也,方不失拳之本。谈“六式”则不可不言拳之整体。

心意六合拳的形,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拳架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