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问题所在(2 / 4)

蛋。

由于人体不同关节动作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外骨骼控制系统也必须能协调速度,让使用者感到外骨骼是一种助力而不是阻力。

而且先进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发现并阻止使用者的错误动作,例如摔倒,这对于本身行动不便的伤残士兵很重要。

这方面的技术就是李未来的强项了,原先的那台动力外骨骼就是给动作非常不方便的“伤残人士”使用的。

如果说之前的项目算是两边的强强联合,那么电源动力问题就不怎么样了。

像钢铁侠那样拥有无所不能的反应堆仅是电影中的幻想,现有动力输出较强的内燃机由于噪音、隔热等问题无法应用,因此现在主流外骨骼系统均使用电池来驱动电动机。

高容量的燃料电池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也只能勉强满足需要,曾经有些专家设想过未来可以对外骨骼使用无线电能传输。

现在呢,“未来”倒是来的很快,没有让他们等到真正的遥远未来,无线电能传输也来了,但真实的情况却远达不到设想中的情况。

主要还是无线电能传输的距离太短了,只有几十米,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单兵外骨骼系统很可能优先应用在非战斗领域,例如后勤运输、场站维护、装备修理等需要士兵进行大体力搬运的场合,使用外骨骼可以缓解士兵们的工作强度。

原先他们已经在这些场景下做过测试了,为了应对续航较短的情况,他们直接让外骨骼带着电缆进行工作。

不过这样的话他们得减少场地里工作的人数,并且还要安排特定的位置和行动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电缆缠绕在一块的次数。

结果因为人数减少,而且要经常注意规避,区域工作效率反而比之前还低了一些。

顶多就是那些减少的人数可以去其他工作岗位,整体效率会提升一些。

不过那只是在日常情况下,如果进入战时状态,各地方的人员流动性和复杂性会直线上升,外骨骼连着长长的线缆直接会变成累赘。

但现在李未来带来了无线充电距离可以达到几十米的技术,这台测试机完全可以在这种场景下顺利的活动,直接提高几倍的工作效率。

后勤可以快速准备了,其实算是变相的提高了战士们的战斗力。

并且它也不是完全不能上前线战斗,只要跟在具有发电功能的车辆旁边,它就可以适当的参加战斗。

比如陆军现在出镜率很高的一种卡车炮,它具备半自动装弹系统,只要士兵把重达90斤的炮弹从卡车中部的弹药筒里搬到车尾的装弹机上,然后按动一个按钮,装弹机就可以把90斤的弹药装进火炮里。

装在卡车上的火炮机动性肯定是强了,但火炮的装弹口也高了,普通士兵根本就不好往里装,所以才有了半自动的装弹机。

可炮弹毕竟重达90斤,哪怕不用往高处的火炮里装,只需要放到下边的装弹机上,但时间长了对战士的体能消耗也是巨大的。

而外骨骼就可以在搬运过程中起到很好辅助支撑的作用,可原先不连线续航短,连上线会显着累赘。

现在好了,卡车炮上边带有发电机,那电量可多了,如果给它加上无线传输装置,然后士兵穿着带有接收装置的动力外骨骼,那就等于背了一块超级大电池。

不过也就到这里了,几十米的无线充电技术只能让设备聚集在“能源发射塔”附近,就是能离开,也只能离开一小会时间,等电量过低之后得立刻回来,并且之后一段时间内不能离开。

因为无线充电不是瞬间充电,不能立刻给外骨骼充满电。

除非车上带有足够多的备用电池。

但哪怕带了足够多的备用电池也不能支撑外骨骼去更远的地方,这就相当于有形的线没了,但无形的线还是连接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