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版《道德经》(2 / 8)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而蓄之,生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辐拱其无,有车之用;址埴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其无,有室之用;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圣人善无,以其为重;万民视有,以此为宝。

君子有道,以无重用;百姓有智,以有善利。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五音耳聋;五味口爽,五香心芳。

驰骋发狂,贵货行妨;为腹除目,取此去彼。

圣人贵实,以利万民;百姓虚华,以用万物。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身;贵以天下,可寄天下。

爱以天下,可托天下;天下而涵,道之所养。

圣人广亲,万民博爱;天下为家,道之普华。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故名曰夷;听之不闻,故名曰希。

扬之不损,故名曰精;搏之不得,故名曰微。

不可致诘,混而为一;其上不敫,其下不昧。

绳不可名,复归无物;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玄奥实变,是谓恍惚;灵妙虚华,是谓惚恍。

迎不见首,随不跟后;执古之道,以御今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纲;善明今终,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善为军者,广博神道;奥不可识,顽之为宾。

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涤不可知,强之为客。

豫若涉川,犹若畏邻;严若敬客,涣若释冰。

敦兮若朴,旷兮若谷;浑兮若清,浊兮若净。

清净徐静,安宁待动;保此道者,尚不欲盈。

夫惟不盈,故能新成;成就勤新,故能道成。

圣人善新,万民玄成;百姓好勤,万物大就。

君子秉天,百姓乘地;天公地私,道者守也。

第十六章:

敬致虚极,信守静笃;万物并作,予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明妄作,妄作则凶。

知明乃容,容乃合公;公乃合王,王乃合天。

天乃合道,道乃合德;道成德就,故而永祷。

第十七章:

太上有德,天地晴静;太上有道,人民神圣。

太上有理,万物精明;太上有智,万事亨通。

上者知有,人无所敬;次者亲誉,民有所敬。

再者畏侮,信而不信;下者怒骂,反而有抗。

犹其贵言,功成名遂;百姓解畏,方为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无废,慈有仁义;智慧欲出,华有大伪。

六亲补合,尚有孝慈;国家晖烂,尚有忠臣。

天下事大,莫于朝邦;天下事小,莫于身家。

圣人保朝,持邦为身;百姓护国,执乡为家。

第十九章:

绝圣弃尊,利民万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以武为文,故令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是以圣人,身立于民;无圣无尊,同于天地。

为人不骄,为事不狂;普华同等,载道乐俗。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阿相和;至善无患,唯阿相处。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畏而敬之,是而无畏。

荒兮芜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亨泰牢。

芜兮荒兮,如婴胎焉;众人攘攘,似登春台。

乘兮秉兮,我独迫逃;众人聚聚,若入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