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约定之地(2)(1 / 4)

纽约1995 十一是十一 4510 字 2022-01-27

白奎因有时候挺不理解美国人的。

穿越过来之后,虽然白奎因的记忆成了一团浆糊,但是思维方式是和典型的美国人不一样的。

单就示威抗议这件事,在白奎因看来,除非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侵犯,否则何必上街呢?

更何况,有时候,美国人上街游行就是走个形式,并未解决实际问题,有那精力,还不如另想解决办法。

但美国人不是这样想的,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天赋权利。

白奎因觉得美国人也蛮搞笑的,比如一个政治诉求,他们不见得有多了解,但总是有一腔热血要上去说两句,很多时候全是人云亦云。

你还得尊重他们表达的权利!

上街游行这件事,对美国人来说,就好像在表达:我不高兴了!

为了让你知道我不高兴了,所以我要上街遛遛。

原本在白奎因印象中,示威游行,那一定是跟革命斗争结合在一起的,都已经逼得人们上街闹事了,那事情肯定也变得无可调和了。

换到今天这件事,白奎因相信参加游行的绝大部分人都完全不知道to和全球化会带给他们什么,弄不清楚谁受益、谁受损。

对于他白奎因,单说to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便使得原本完全被盗版音像产品占据的市场,成为他新的利润来源。

在关贸总协定的保护下,韦德马克映像不需要付出多少政策支出,便能够轻松进入一国市场,建立全球发行的成本比“六大”的先辈们要少太多了。

更不要说正在谋划的投资爱沙尼亚页岩油产业了,所以对白奎因来说,他的喜怒哀乐是和今天这些示威人士不同的,也就更难理解他们的行为了。

他相信今天上街的大部分人都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自己应得的好处,只因为他们生在美国,可以用非常便宜的价格获取他国工人辛苦工作生产的劳动产品。

明明自己会从中收益,却也站出来反对,到底是图什么呢?

当然了,其中一些人会逐渐受到全球化的波及,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劳动岗位转移造成的失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便会被劳动市场淘汰掉。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这个星球上主流的社会形态,对利润的追求便会推动着所有人前行,资本脱开国家的桎梏,才能放开它的爪牙。

白奎因都觉得,面对这个无形的“系统”,哪怕他已经是亿万富翁,是这个国家“隐形的统治集团”的一员,却依然无力抗衡,只能顺应大势而为,而这些毫无力量的普通人又是为什么要逆流而行呢?

逆着人流在小巷中跑动,白奎因试图从对面而来的每个人的脸上看出端倪,看出他们为什么会在这个不算寒冷的冬日,站到街头上,为自己并不理解的理念,面对警察的棍棒和催泪瓦斯。

有的人面容苍桑,衣着普通,身材微胖,也许是担心自己未来将会失业的产业工人。

有的人年轻,满脸朝气,即便被警察驱逐追赶,依旧难掩笑意,也许是附近的大学生,或者是从加州乃至全国赶来的大学生,把参加游行当做一次冒险任务,释放无处发泄的精力。

有的人西装革履,一眼看上去就和出没华尔街的精英人士没什么区别,这大概是来体验生活的。

有不少人是带着帽子、口罩或者面罩,将脸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便是电视里所说的“黑色蒙面集团”,只要有示威游行的地方,就会见到这些蒙面人士。

还有的人即便是仓皇撤退,依旧不忘大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言,并且有助手伴行左右,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像是前方已经获得了胜利,正班师回朝。

当然了,其中也不乏一些被打得满脸是血,或者因吸入催泪瓦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剧烈咳嗽中匆忙撤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