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 异想天开(1 / 2)

蓝怡抱着画轴,到青山客栈去寻柴公常。柴公常正在绿玉院内与无名先生品茶对弈,蓝怡行礼之后把画轴放在桌上,出门到赵尚景的小院转了一圈。

赵尚景一家子将于明日启程回家,行装已经收拾妥当,蓝怡已让喜给他们结算了今年的工钱。赵尚景和两个儿子在山坡上干活,每月工钱共十六吊,再加上村里人请他们过去指导种植牡丹也会付一定的报酬和帮着王二叔育植牡丹秧苗的分红等进项,虽说比去年少,但也比赵尚景在夏家当花匠时的工钱多出两倍有余,一家子开开心心的。

去年赵尚景在北沟村干活时每月的工钱是八吊,但是因为山坡上育植的牡丹秧苗卖出了大价钱,他得了半成的收益,所以去年的总进项是高的离谱的。今年牡丹秧苗价格下降,分红自然会下降,赵尚景明白其中的道理,自然不会因此而不高兴。

“明日几点启程?我让李掌柜安排马车送们回去。”蓝怡与齐氏话了几句家常,出门时问道。

能被马车送回去,是极有面子的事情,齐氏喜笑颜开,“赵叔说打算着辰时走,日落之前能到家就成。”

蓝怡点头记下,又去客栈的正厅转了一圈才回到绿玉院,见恩师和柴公常正在看她拿来的画。

“恩师,柴先生,您二位觉得这画如何?”蓝怡站到旁边,轻声问道。

这是一副秋山日落图,不似市面上常见的以表达意境为上的泼墨山水,此画落笔细腻,力求逼真。

柴公常看的很仔细。轻轻点头。

“但就画而言,不算佳作。看此处的留白,”无名先生轻捻长须,伸右手指着画的右上部的大片留白,“迫促零星,乃是败笔。蓝怡,画之留白犹若画之龙脉。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

无名先生就画而谈。耐心地教导徒儿一番,“这是何人所作?与追求自然的画风,颇有几分相近。”

蓝怡笑道,“这是小七画的。”

无名先生点头。又问道,“抱此画而来。乃为何故?”

蓝怡调皮一笑,问柴公常,“常先生,您看此画与您在地至中收录的舆图相比。如何?”

舆图就是地图的意思,《大周地志》上也收录了一些州县舆图,但只大体勾勒出州县内的主要河流走向和山川名称。并不细致,与书所载文字内容的详尽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蓝怡认为此地志的遗憾之处。

成亲之时。小七送她几幅自己作的画,蓝怡看到他的画风便觉得小七在制作舆图上,应有一定的天分。所以她前一段时间才让小七画幅大青山,便是此时桌子上这一幅,请柴公常过目。

柴公常的双目仍黏在画上,半晌之后才抬起头,“确如孟兄所言,于画而言不算佳作,但是若从制舆图来看,此子倒是有些天分。”

蓝怡听后,十分高兴,“柴先生,恩师,小七的画构图严谨,对所绘景色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比例和位置处理,还算恰当。我觉得他若是能得名师指点,当能制出更为清晰可用的舆图。”

清晰明确的舆图,无论是在军用中还是在民用中,都有极大的价值。但是在这没有飞机、卫星的年代,绘制舆图就是田野作业,实地考察,这一点从地图被称为舆图就可以看出来。“舆”就是车的意思,形象来说就是人们通过坐车或骑马前往待探索测绘的区域,凭借简单的定向设备,再将亲眼看到的地理信息记录下来,绘制到图上。所以大周的舆图,多是以山川河行进路线为基准绘制的,很少是以客观比例为基准绘制,所以有颇多失真之处。

柴公常点头道,“太上皇在位时,便在国子监内设制舆图一科,揽制舆图之能士入国子监专学此道,试绘大周全舆图。”

“画出来了么?”蓝怡迫不及待地追问,太上皇传位给柴训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