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农圣圣家(2 / 4)

,长势好呢,民众可以吃饱饭,长势差呢,民众就得饿肚子,是丰年还是欠收之年,不仅仅事关百姓的死活,还事关国家存亡。

所以,天下官吏、天下百姓,都想问一声,作物下地,到底是什么来主导最终收成?

林苏道:“作物的收成,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种子、土壤、温度、湿度缺一不可。”

“种子、土壤、湿度老朽自然知晓,但温度却是何物?”

“温度就是天冷与天热,虽然也有越冬之作物,但总体来说,温度高些,作物生长就会快。”

“原来是冷热,农家一般不将冷热考虑在内,只因冷热乃是天意,为不可控之物。你能回答这三般关键,的确对农事有所涉足。”老人点头道:“如果让你来改良农事,你能有何作为?”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常规性的知识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深奥了。

如果拿到殿试试场上,也是一篇伤脑筋的大文章。

其实在以往的科考试场上,还真的出过这样的文章,如何改良农事……

林苏道:“老先生这个问题,其实在海宁江滩,已经给出了回答。”

海宁江滩?

老人微闭双目,绿衣也在思考……

林苏道:“老先生,在你看来,海宁江滩的农事如何?”

“当然是好得无与伦比,这也是老朽专程留下的根本原因。”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好?”

“因为民众卖力,因为土地肥沃,还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水,作物生长得天独厚。”这是老头经过几个月时间实地考察,总结出来的经验。

“那老先生有没有想过,民众为什么卖力?”

老头愣住了。

民众卖力需要理由吗?

这也需要问个为什么吗?

林苏道:“民众卖力,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种出来的葶米,葶米花都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是在为自己做事,所以,他们睡五更、起半夜,哪怕汗珠掉地摔八瓣,也甘心情愿!”

老人深深叹口气:“是啊,其他地方……哪有这样的好事?农人种的田,所得尽被盘剥,你让他们如何下死力?肚中无米又哪有力气可下?”

林苏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内生动力不能激发,再好的条件也是枉然,所以说,农事的改良,种子、土壤这些东西都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事情,更关键的东西还是政策层面,你首先得让农民有种田的积极性……”

突然,他停下了,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两人眼睛为什么那么亮?

“相公,你又念了一首诗……”绿衣脸蛋都红了,也不知道是火烤红的,还是心情激荡所致,反正她是真没喝酒。

念诗?有吗?

哦……

老头缓缓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真是好诗啊,好诗!深刻之至,一诗道尽天下农人之悲,老朽有个不请之情,万望公子答应。”

“你说……”

“你亲笔写下此诗,送于我,如何?”

林苏笑道:“当然可以!”

手起,笔落,在金纸上写下这首诗,题目就叫《悯农》。

七彩之诗送到了老头手中。

老头欣赏了几遍,满脸喜色,小心地折好,藏于怀中。

他重新举起了酒碗:“三公子赠我七彩诗,我也送海宁江滩一样东西吧。”

送海宁江滩一样东西?

不是送我?

“什么?”林苏有点奇怪。

“就是这头黄牛。”林苏懵了,送给海宁江滩一头黄牛?杀来过年么?这几十万人啊,一人能喝一口汤不错了……

老头手轻轻一挥,指向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