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发财了、发财了(1 / 3)

登基吧,少年 雁九 8522 字 2021-01-06

正如霍宝预料的,苏州府城门大开,士绅商贾都安静的很,没有哪一家举家搬迁的征兆。

或有二、三旁支子弟出行,也带了几分试探的意思,多是轻车简行。

滁州军刚拦截过人,扣大家一顶“有通敌之嫌”的帽子,谁还傻缺的敢重蹈覆辙?

这样的世道,往哪里跑呢?

跑到杭州府去?

滁州军打下了苏州府,就打不下杭州府?

就算想跑,就能跑得了吗?

之前拦人可以赎买,再次被拦截会如何?

谁也不敢尝试。

要是滁州军是软柿子,也不会江南江北占据数府之地,不知不觉成为庞然大物。

长江南北,已经都是白衫军的天下。

路上就太平吗?

黄淮连年大旱,去年开始就有不少流民在江南作乱。

王朝末世之象。

大家最关系心的,反而是滁州军什么时候在苏州府举行吏员试。

从滁州开始,到和州、庐州府,再到太平府、金陵府,滁州军占领地方后,都举行了吏员试。

自愿报名,公平应试。

这是滁州军用人的准则。

说实在话,这对地方士绅的态度略显生硬。

地方大儒,本该礼敬,不能说“三顾茅庐”,也当礼贤下士。

可滁州军的态度,却是并不勉强人,爱来不来,并不缺人使的意思。

士绅大户觉得不够体面,可寒门士子却是觉得正好。

真要是按照门第选拔官员,那权利肯定被高门大户把持,还有寒门士子什么事?

只是既存了争权夺利之心,大家就想的更多。

“这世道,军权为重啊!”

“滁州军清查城中户籍册子,离征丁也不远了吧?”

“征丁去做个大头兵,何时能出头?眼下滁州军的各级将领,多是滁州人氏,到底占了地利之便!”

“听说滁州军曾在滁州、和州、庐州三地征召士绅子弟为霍大公子亲卫,这些少年日后前程也错不了。”

“咱们苏州人就差个牵头的!”

“这回打苏州的就有扬州降将,那高都帅那边?要是降了,说不得也做个牵头的。”

“高都帅就算被重用,也不是苏州人啊!”

“太湖谢二爷也投了滁州军……”

“谢二爷啊,好像与城东苏老爷家有旧……”

太湖湖面辽阔,占地极广,位于常州府与苏州府之间。

太湖水匪的赫赫声势,不仅在常州响亮,在苏州也同样让人不容小觑。

这样纵横太湖十数年的悍匪,对滁州军望风而降,那岂不是说明滁州军比太湖悍匪还要凶悍?

众士绅商贾想起太湖悍匪,后知后觉,开始后怕起来。

之前怎么就没拦着知府大人呢?

要是苏州府上下早点从了滁州军,大家说话也能多几分底气,不至于这般被动。

大家格外留心府衙动静。

府衙里,霍宝等到了来接手苏州府事务的太平府执政高骏与庐州执政李遥。

其中高骏是原庐州通判,是最早降滁州军的官员之一。

因他能力出众,且爱惜百姓,就得到重用,让他担任太平府执政,成为降官中地位最高之人。

半年下来,高骏将太平府梳理的太太平平,去年年底还被选为二十五个参谋生之一,成为军校生,算是刷新了资历。

如今上上下下,都将他当成了自己人。

李遥不是别人,就是曲阳的捕快李四,李远胞兄,邓健麾下老人,擅长政务。

霍五父子与邓健在曲阳时,就是李遥打理曲阳县庶务。

等到霍五父子去了滁州州府,接手滁州军,就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