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新行政区划(2 / 4)

何我国及欧陆诸国,大部分贵族或大商人都不乐意航海了,实在是太危险,差点就没命。”刘厚非苦笑着说道。他是真的担心,担心如同东岸历史上,那十余位如彗星般崛起,又如流星般陨落在海难中的政治新星。而这其实也好解释东岸本土为何会对由海外履历的官员们特别优容,盖因人家能出海去当官已经是冒了很大风险了,更别说还要应对各种非常复杂的局势,这能力、胆魄和运气自然都不一般,当然值得栽培。

“行了,既然你来了,我客套的话就不多说了。鉴于宁波的马文强马队长已经离职归国,现在那边群龙无首,老弟你还是尽快到任吧。虽说咱们与清国已经议和了,但其他事务还是很多,你不去的话,代理队长很多东西怕是也无法完做主。”刘建国将刘厚非引到一张茶几前坐下,然后说道“小廖你现在已经被任命为登莱开拓队队长了,接了我的班,这很好,同时也是你的机会。你年龄比我和刘老弟都要小上不少,未来仕途上肯定也更加出彩,所以千万要珍惜这次机会。你在辽东和登莱都干过,应该很清楚这里面的情况,因此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斟酌着办吧。”

“呵呵,说实话,这次我也很意外,毕竟无论是本土还是远东这边,资历比我老的人还有很多,怎么着也轮不到我来当这保安司令。或许理由正如刘哥你说的那样,是本土更需要一个熟悉登莱实际情况的军人来总揽局吧。这两年每年运回本土的移民数量都在下降,渐渐都要难以为继了,本土肯定有所不满,我也是运气好,正赶上这当口,不然怕是也没机会。”廖得功说话倒是直白,已经被升为上校军衔的他现在是踌躇满志,身体里充满着大干一场的兴奋劲,因此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只听他又说道“我以后会站在局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的,辽东、登莱不会偏废,对黑水的支援也不会断绝。当然最重要的移民问题,我更不会疏忽的,不过本土应该也要有心理准备,现在大陆局势日趋稳定,以后想弄人只会越来越难,以前那种长期保持在五六万人的移民规模是不现实的。”

廖得功这话倒也不是虚言,如今清顺之间大规模的战事已经平息,东岸与清廷也基本已经议和,广东二李的兄弟阋墙,也在东岸人的威胁和干涉之下,消弭于无形。唯一尚在进行着小规模战事的地方,大概就是李顺政权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清理土司的战斗了吧?但人家本就是打着改土归流的主意去清理地方的,怎么可能将宝贵的人力资源送给你东岸人呢?这种事不但不合理,更关乎大顺政权的面子,早十几年前也许可以,但现在断断是不成了。

因此,现在东岸人真的是很难捞到足量的移民人口了。储备人口已经扫荡一空,广东、福建、海南近海的疍民已经招无可招,清军俘虏也差不多分批次送走了,清军、鲁王统治区的“招工”移民所获得人口也很有限,现在也就靠宁绍地区每年增长的人口来填补缺口了(登莱地区尚未达到人多地少的程度)。但问题在于,宁绍地区虽然地少人多,但盯着的人也多啊!满洲、外东北甚至虾夷地岛,哪个不在盯着这些人?宁波的那些生机无着的年轻人们,怕是也更乐意去离家不是那么远的地方生活吧?什么?去万里之外的东岸本土?那是哪里?路上会死人吗?我还是不去了吧!真去了怕是一辈子没机会回老家看看了,去了满洲的话若是挣了点钱,这辈子兴许还有机会回宁波老家看看。

“本土的需求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嘛,这毫无疑问。”即将前往宁波就任的刘厚非立刻说道“虽说如今本土在移民人口方面的考核力度已经降低了不少,但这依然是一个衡量远东三藩工作的重要标准。我记得去年送往本土的人口是三万吧,太少了,至少要提到45万人以上。宁波每年新增的人口,以后就输往本土吧?这些人都是在宁波出生的新生代,社会氛围与中国传统地区有一定的差异,送他们去本土,应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