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三十三、皇帝的决定+解放生产力(3 / 4)

后,转身入了内殿。

皇后张张嘴,终是不敢说话了。

李星洲逐渐现诗语的不对劲,这几天她好几次和秋儿独处时提起珍宝阁之事,两人独处时她会时不时会要自己听她唱词,可提及搬到王府去的事,她还是坚持反对。

“你为什么要签这种契书?”诗语指着桌面上的一沓纸,不解的看着他,一脸不满。

李星洲低头看了一眼,那些正是船厂工人的合同,还有一些是空白的。

他轻轻一拉,将女人拉到自己怀中“你的夫君自有打算,乖乖听话,让珍宝阁所有人都签。”

“可这这太荒唐了!”诗语还是不解。

他也不知如何解释“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诗语白了他一眼,还是收下这些新的契约。

这契约当然不是后世的劳动合同,更多的人身权力保障能激劳动热情,从而解放生产力,但问题在于这个时代缺乏监管。

景朝,甚至说这个时代的国法并没有那么严格,更多是人治。

在后世,当一个争议进入人们目光,不管法律能否落实到位,钻法律漏洞也好,表面工作也好,都必须是有说得通的说法,这就是法制至上,所有人必须依附或者遵从于法律,哪怕做样子也是。

可现在的时代不同,皇帝一句话,就是景朝王法也要让道,而且名正言顺。

甚至务须皇帝,像德公之类的大臣,一句话就能定事。

这种情况下,监管是无力的。

即便他合同写明赋予工人们各种自由权利,朝廷不承认,开元府也不会,那谁来监管?总不能自己监管自己,根本没有说服力,无法激劳动热情。

契约路线走不通,可随着王府不断壮大,当前的雇佣方式已经开始限制生产力解放。

李星洲只能走另外一条,那就是利用生物本能。

人的大脑运作是依靠反馈的,从心理学角度,这意味着人其实并不了解或者完全掌控自己的,需要激励和反馈才能激内在潜力。

很多事情并非难,而是长期缺乏反馈导致的意志丧失,难以坚持。

no分和高考4oo分,中间差距2oo分,实际差距很可能就是摩托车和宝马,出租房和小别墅的差距,天上地下。

n分并不多,高中三年,少算9oo天,平均到每一天,从4oo分进步到6oo分,每天只需进步o2分,也就是,1o天只用进步2分,然后日积月累,就可以从4oo分到6oo分,这期间还有195天时间可以用于休息放松。

问题在于能做到人如同凤毛麟角,理论与现实差距巨大。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反馈。

学生努力做习题一天,我进步了吗?进步了多少?

完全不知道

没有任何反馈,没有半点成就感。

人的大脑在接受反馈之后产生刺激,随后才会兴奋,继而成为新的动力。

这是一个循环,可长时间没有反馈,自己进步了吗?不知道,进步多少?不知道,这种毫无结果的努力让大脑缺乏反馈,消磨人的意志,的不到反馈的人也随着失去前进动力,无法坚持。

n2,十天进步2分的事,却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因为没有反馈就没有动力。

人都不害怕努力,而是害怕没有结果的努力,这是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决定的。

因此,及时的反馈是最能激人们劳动热情的。

人类展史也可以从这方面去解读,从最开始的奴隶制,奴隶身为主人私有财产,是终身制的,劳动都是义务,没有任何报酬。

相当于所有劳动终身没有反馈,怎么可能激人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劳动力呢?

随后奴隶制因限制生产力而被淘汰,文明向前进步,再到封建社会,也是如今景朝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