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酒中豪情似海深(2 / 3)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4953 字 2020-12-31

担任御史大夫的司马相如,现在也是重要的朝廷大臣,他素来了解元召心意,内心深处对其如此作为其实是非常赞赏的。不过,他是谦谦君子,这一路西来,在面子上对两王自然是客气的多。

广陵王刘胥却在一旁不以为然的说道:“司马大人可能没听明白王兄的意思。敦煌城外,虎狼环饲,数十万波斯大军正虎视眈眈的盯着汉军的动静。以元侯的身份来说,确实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轻易的外出啊!”

在这座临时的帅府之中,此时负责接待长安钦差使团的人,正是在波斯人的围困中死守敦煌城达月余之久的张骞。他身上的伤还并没有痊愈,仍然有些行动不便。在这样的场合,他本来并不想节外生枝多说什么的,但听到这两位王爷说的话,这位经历过铁血之战的汉子,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

“元侯……他就是这样的人。自数日之前,元侯下令晓谕军中各部,准备在敦煌大营举行新年庆祝活动。为此特意暂时停止对波斯人的出击,一些就近活动的斥候军已经奉令赶回。而终究有许多深入敌后的汉军勇士,一时半会儿的回不来。元侯对此深为不安,他曾经对我们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战士们远离故土,域外作战,忠诚勇敢自然是不用说的。但在这样重大的日子里,思念亲人却是人之常情,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他才要在军中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宴会,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与情意。这是所有汉军将士共同的节日,任何人都不应该缺席……他亲自出城,是想以军最高统帅的身份迎候他的战士归来,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度这欢聚时刻。”

张骞平静的说着这些话,如同在叙述一件平淡无奇的事。然而他刀伤结痂的手掌紧紧的握着,已经显示出他内心的极不平静,

“好!这才是大丈夫所为……元侯真是令人钦佩!”

坐在稍远处正在翻阅一些战报文件的司马迁,重重的拍了一下几案。随后站起身来,大声赞叹。

“太史令大人,此话怎讲?”

司马相如笑眯眯的看着这位祖上和自己出于同一宗族的耿直史官,他虽然心中明白,却很希望博学多识的司马迁能够当众说出自己的见解。

大汉太史令司马迁,果然没有令人失望。自从上次经历过劫难之后,似青松沐雪,他消瘦的身躯更加挺拔,风骨也更加不屈不挠。他以掌抚胸

,慷慨而言道。

“迁有幸,掌管太史令职,得以翻阅大量库府藏书典籍。对于前朝历代名将圣者事迹,所知甚多。其烈烈威武者有之,赫赫功勋者有之,名震四海慑服威远者更是不乏其人。而那些屠杀万夫令人骨栗不敢直视者,亦是不可胜数……这些人都被称为世之名将。然而,如同元侯这样从内心深处真正体恤士卒者,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至于将来有没有德行武功超过他的,我却不敢妄自菲言。”

这样的推崇,如果出自别人口中,还有可能是别有目的的褒奖之语。但从司马迁嘴里说出来,分量却自然不同。他是掌管史册的人,秉笔直书,青史铭刻,落笔端的十分厉害。

燕王和广陵王这次来的目的,本来就是有求于元召。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表达对元召安危的关切,却并没有任何别的想法。虽然听到张骞和司马迁的语气中隐约有几分对他们的不屑之意,却只是互相对视一笑,装作没有听出来。

就在气氛稍微显得有些尴尬的时候,隐约听到满城之中欢声大起,然后有人来报告,说是元召已经巡视归来,正在城内大营中听取军情。稍过些时候,他就会亲自过来迎接钦差使团。

“既然元侯军务繁忙,我们就不必在此等候了。不过就是几步远的距离,何妨我们去大营与他相见呢?呵呵!”

燕王刘旦首先提议。他的话得到大家的赞同。无论是于公于私,元召完都当得起这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