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问题和诚意(2 / 2)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3128 字 2021-08-05

来说,只能忍受国外那些矿业托拉斯的年年暴涨。但从战略物资的考虑来说,根本就无所谓。真到国外封锁的时候,无非就用贫矿、用国内的储量罢了。都封锁了,还会考虑区区成本问题吗?

于筑明白杰顿说的有道理,但与“901工程”此时的条件比较,那就绝对没剩下什么吸引力了。

而中国的经济在宏观上是受到调控的,并不是说你想投资什么就能投资,认为光有钱就行,还需要得到审批,也就是计委(后来的发改委)的审核批准。

打个比方,计委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石化市场缺口是100万吨乙烯,那么给了“901工程”70万吨,给国内厂家剩下的30万吨,那么水井集团就没有份额了。

而这是出于防止重复建设浪费的考虑,在经济建设中确实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比方说,对经济需求的预测不足,导致建设的滞后。不知是否记得全国性的缺电慌?就是因为三峡工程占有了大部分的配额,导致其他电站都少批不批。没想到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猛,居然一下子出现了缺电慌?这才使得各地大力发展电站和输电网络。

其实这真的很无奈,就算实现了大数据,谁敢预测中国二十年后的经济发展呢?而在此时,又谁能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经济会开挂呢?导致包括石化、电力在内的大量基础行业会出现很大的缺口呢?

因此到最后,杰顿就给出了个解决方案“我能理解中方的顾虑,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补充性条款解决这个问题。打个比方我们水井可以承诺,三年内放弃获得人民币的兑换券,十年内逐步减少兑换权的比例,所获得人民币分红全部都用在中国大陆的投资。诸如此类。具体条款可以商议,我们有着绝对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