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1 / 3)

a a a a 建安十一年春天,公元206年,张昀4岁,当上吴王才一年时间,吴王国各方面工作便走上了正规,工商业及农业获得良好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大量山越人归附,吴王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a a a a 这天张昀在书房和陈应谈话。

a a a a 张昀虽然是吴王,但和自己的部下聊天时,没有一丝官架子。

a a a a 张昀和陈应坐椅上隔着茶几边喝茶边聊天,因为陈应是水师总负责人,两人聊的自然是水师方面的话题。

a a a a 陈应说“殿下,新战船建造非常顺利,蒸汽机体积缩小了,但动力并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很多,您的设计好巧妙,战船空间一下子增大了许多,噪声也减小了。”

a a a a 张昀点头说“造出三艘这种战船,才能编组成船队远航。今年我的计划是在荆州与曹操等决战,一统大汉任务一旦完成,我们就要远征全球。在远征全球方面,一是前往天竺,在那里封几个王建几个国,控制住天竺,为我们将来远征波斯与罗马建立前进基地。二是前往美洲,获取那里的铜和橡胶。美洲非常大,两头大,中间小。上次我们安排人到达的地区,属于中美洲,越过中美洲是大西洋,中美洲应该有橡胶的,但愿我们的船队能够找到橡胶,假如找不到的话,就只能前往亚马逊河流域寻找。”

a a a a 陈应皱眉,小声说“我们派出的船队,杳无音信,好担心他们的安危。那条航路我们没有探索过,一旦出现意外,葬身大洋,他们的尸体都没法找得到。”

a a a a 张昀点头说“探索世界面临着极大风险,他们都是英雄,一旦胜利归来,我们要给他们嘉奖表彰。”

a a a a 陈应点头说“是啊!他们都很了不起,我期盼他们全都能安全返回。”

a a a a 兵工厂厂长张槐来到,张昀请他进来,让他坐张昀的位置,张昀到办公桌旁,把椅子挪出来坐下。

a a a a 张槐感到很是不好意思,笑说“殿下,我站着就行。”

a a a a 张昀笑说“私下,随意些,不用客套,请你坐,你就坐。”

a a a a 张槐说“殿下,我请搞化学的专家按您的指示参与新式炸药研制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初步研制出了新式炸药。”

a a a a 张昀大喜说“太好了,赶紧跟我详细说说。”

a a a a 张槐说“化学科技工作都经过艰苦努力,冒着生命危险合成硝化甘油,用干燥的硅藻土混合,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a a a a 张昀点头说“还得继续研究,用胶水把这种炸药粘结在一起,会更安全,爆炸威力会更大。”

a a a a 张槐点头说“好的,我回去后,就请他们研究这种胶水。”

a a a a 张昀对科技特别关注,在大汉推进工业革命是他的终极追求。

a a a a 现在在张昀控制区,尤其是马鞍山基地,研究之风已经形成,新式炸药的研制就是研究之风形成后的成果之一。搞化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假如不对化学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是不可能制造出硝化甘油来的。

a a a a 张昀虽然来自现代,但他学的主要是工科类,机械方面是内行,但对化学等其他学科不精通,他只能引导启发其他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科技推向更高高度。

a a a a 科技得到发展后,武器自然也获得改进。新式炸药一旦研制成功,炸弹爆炸威力就会获得数量级增强。甚至还能制造新式子弹和炮弹。

a a a a 就在这时,孙权的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