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袭(1 / 2)

()

对于占地增税法,大朝会讨论的最多,却是最不见效果。

大朝会的其他需要讨论的议题,一项一项的每都有结论成文,就是王安石的这个占地增税法,一直在讨论,却一直没结果。

很想直接否了,可有陈氏的前车,都不敢步后辙呀。

所有的分组讨论,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任何一位臣工敢直言否决。可能赵曦都不知道,朝臣们对他的敬畏到了如簇步。

大朝会第三了······

“听王阁老在大朝会上提议,国朝产业用地缴税,应该按照产品的商税双倍缴纳。”

汴梁的一间客栈的上房里,有人在低声着。

大朝会的议案提案,朝廷并没有要求保密,相反,还鼓励宣扬。

任谁也想不到,低声讨论的这人,有一位是阆州陈家的家主陈琦。

自缚上京请罪,被官家责令回去。陈琦以最快的速度跟工坊城达成了协议,一点都没犹豫。该舍的舍了,不该舍的也舍了。

只是他没想到,成都府居然罢去了他家唯一的参政。现在的国朝,士人都知道,参政议政内阁,这是国朝的权利架构。

作为一家耕读传家的世家,陈琦知道,一旦排除在国朝的权利架构以外,就意味着他们陈家要沦落了。

所以,他不死心,他进京了。希望能找到一丝机会,让他那个阆州主薄的弟弟能保留参政的名头。

“分组讨论如何?”

“暂时没有消息。听分组讨论没有结果,朝臣没有人赞同。”

“谢谢刘兄!”

陈琦没想到,他还会有一跟一个商贾称兄道弟。虽然他家也有营生,可他从来不认同商贾的。

只是,他这次上京,寻遍了蜀中的朝臣,没一人接见他。就连跟父亲有交情的张阁老,也以各种理由推脱了。

人情冷暖,这是陈琦这一次感受最深刻的。

没人注意到陈琦进京,就是皇城司也没有注意。一个被朝廷制裁后的世家,基本上算是离开了主流,也就不值得人关注了。

张方平倒不是这样不近人情,也不是眼窝子就窄,是他很清楚陈琦到京的目的。别是陈家正处于风口浪尖,就是正值大朝会期间,张方平也不好见陈琦。

张方平想着,等这事风头过去了,探探官家的口风,招呼一声成都府尊,也算是对老友有个交代。

赵曦更是已经忘记了这个名字。这时候,赵曦正私下跟儿子见面。

太子是以宜州知州的身份入京参加大朝会的,除了有数的几人,都不知道这个叫赵成的是当今太子。

“曙儿,你怎样看占地增税法?”

“爹爹,虽然普之下莫非王土,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土地,都不真正属于皇家。孩儿以为,王阁老的提议是正确的,但孩儿也知道这不可能通过。”

“如何解决,曙儿可有计较?”

“爹爹,孩儿主宜州,是大理矿城进入国朝的第一站。跟矿城往来频繁,也促进了宜州的商贸很发达。州城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占用耕田做其他营生的也屡见不鲜。”

“孩儿在施政时发现,原本不纳税的耕田,占用以后反倒给朝廷上缴商税,并没有带来损害。同时,孩儿又觉得王阁老所言有道理。其中差别,孩儿一时无法理清。”

嗯,还不错,儿子懂得思考。

()

“曙儿,这就是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治政,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平衡的过程。朝廷和地方的平衡,朝臣和皇家的平衡,君王和臣工的平衡,百姓和士饶平衡,收益和付出的平衡等等。这些平衡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变化是永恒,治政需要在不同的情形下,找到最适合的平衡点。”

现在的是王安石想要打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