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零章 群情激昂的限制(1 / 2)

赵曦的格局没这么小,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于家国天下的理解,跟如今这个时代是不同的。

理解不同,最后的结果是相同的。

当内阁把拟定的番骑章程奏报上来后,赵曦批了恩准,也恩准了作为这次大朝会的议题。

事实上,赵曦也确实是想让番骑队最终进入草原,从而将草原纳入大宋的版图。

但是,赵曦却没有放任的意思,更没有想过让契丹人和党项、吐蕃人打生打死,国朝坐山观虎斗的想法。

不过,好像跟内阁所说的结果没多大差别。

北辽不像西夏,可以用围剿的方法,让整个王朝都降伏了。

北辽的疆域跟国朝的兵力,决定了跟北辽的作战,必将会存在北辽最终有残兵逃窜的情况。

原本的历史,女真把北辽掀翻,出现过西辽朝廷……

即便是国朝收复燕云,甚至灭掉了北辽朝廷,有大草原的地形,北辽或许在一定时间内会存在。

所以,大宋需要有可以在草原驰骋的战力。而番骑就是为此准备的。

但是,赵曦的初衷,是希望用不同的制度和体系,让番骑最终对大宋有归属感,认同大宋王朝。

唉……制度的框架是有了,收拢人心的基础也有了,至于最终能否成事,还需要不断的去完善。

只是,对于现在而言,内阁议定的或许是最适合的。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以族群为集体认同的。

国朝有羊毛纺织,有番骑家眷,有可以依仗,仍然没有外泄的火器,还有最终将收复的燕云等天然的防御……

不说其他,不想太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宋原本无险可守的局面。

赵曦从不急于求成,他也从来不好高骛远,他一直在做种下种子的事……

就像国朝的文武之别,这些年越来越淡化了。就像大宋朝臣的野心,这些年就越来越明显了。

这在早年是不敢想的。

大朝会更是让赵曦惊讶……也算是多年的种子发芽了。

赵曦和内阁,从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就一直按部就班的在推动着收复燕云的事往前走。

然而,这一次大朝会,将近六成的参政议政,都提到了朝廷应该趁机收复燕云……

“群情激昂呀!”

酝酿收复燕云很久了,然而这事只限于内阁和重臣。

这一次在耶律乙辛叛乱时,朝廷出兵北上,两次试探性进攻,都相当于无功而返。

王安石还担心,一旦朝廷决定大军北上时,朝臣会出现相当大的反对意见。

没想到,在这次大朝会,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还是应该按计划行事,在合适的时机出击。”

内阁也同朝臣一样,也有不同意见。比如韩缜,就相对要保守一些。

“何时是出击的时机?如今,河北道陈兵二十万也一年多了,番骑十万也北上,辅助番骑随即便可投入战场。而党项、吐蕃适龄丁壮报名番骑队者,更是如火如荼……”

章惇一直是激进派,那一次出兵,他都一直认为是合适的时机。

之所以两次没能建攻,章惇以为是朝廷始终未用全力。

当然,骑兵和战车在平原上作战的优劣,他不是看不到。

在章惇来看,国朝如今北上作战,有最根本的保障……惨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况且,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对国朝拿下燕云剩下的州城,没有任何作用。

至于官家担心的,章惇也明白,官家就是太过于在惜将士们的性命了…~既然投身军伍,本就该随时准备着马革裹尸,战死疆场的!

“朝臣是被耶律乙辛几万叛军在北辽搅动的场面误导了……”

五万叛军,就将整个北辽搅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