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两全其美(1 / 2)

……

李东升和何谦跟着钟人凤与蒙英到了泉州衙门,在一间书房中坐定。

四人一坐下,蒙英便道“李东家,我们请你来,是想听听你对如何安置流民的想法。李东家能在莆田收容上千流民,功德无量。

我等身为地方父母官,亦想将百姓们妥善安置,对于你在莆田办的那小康村颇有兴趣,你能否详细与我们说说其中如何经营?”

蒙英的快人快语,让李东升颇为欣赏,这才是做实事的官吏应有的样子。

李东升欠了欠身道“二位大人关心百姓疾苦,小人深表敬佩。小人建那小康村,不过是治标之策而已,能救千人万人,却救不了天下百姓。”

钟人凤与蒙英一听感觉李东升话中有话,钟人凤便问道“李东家,你说建小康村只是治标之策,那你可有治本之策?”

李东升听到钟人凤问起治本之策,他有些犹豫了,他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人,自然知道时代应该朝着什么样方向发展。

世界的发展的历程是从原始社会转变到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再转入封建社会,然后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再然后才是社会主义,最后才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必须经过的过程,任何跳跃这些过程的行为,都会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来该有的位置。

如果李东升把后世的社会形式说出来,那些思想理论太过超前,会被这时代的人视为妖孽异端。

后世的社会主义与这帝制中央集权的时代来说,无异于是革了老命,几乎不可能被人接受,他可不想当革命的牺牲品。

在钟人凤与蒙英期待的目光下,思考了一番的李东升说道“以小人来看,流民之所以成为流民,根本在于生产力低下。

我朝从洪武皇帝开国起,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加之高利贷盘驳,导致百姓毫无积蓄,百姓无法抵挡任何风险。

我朝百姓多以农业为生,而农业又受气候影响最大,完是靠天吃饭,以致于只要天灾,百姓便只能逃荒避难。

流民对于朝廷和地方都是极不稳定的因素,此难题为历朝历代无法根治之难题。若要治本极难,除非改天换地,但显然这不切实际,以目前的现状来说,只能治标。”

李东升边说边去看二位大人的脸色,见他们听到改天换地时脸色瞬间塌下来,李东升却是早已猜到了会有这个结果,只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钟人凤与蒙英能做到一府的长官,自然知道这些问题,他们即使知道如何去做,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些难题。

土地私有化是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后世的土地公有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土地私有的观念已经根植数千年,想要撼动,不比登天更容易。

即使是皇帝也无法做到根治这些问题,因为任何的改革都会触动即得利益集团,而这时代的即得利益集团却是整个统治阶级,革别人的命好说,革自己的命谁会去做?

李东升见二人不语,又道“这治标之策便是给百姓有另外谋生的选择,那便是工业与商业,只有大力的发展工商业,大量生活无着的百姓才能有了着落。只要人有事做,有收入,不逼入绝境,那他才会安居乐业。”

钟人凤与蒙英听到这里,都陷入了思考之中,这些话他们都懂,只是如何操作他们却是外行。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从大方向去管理一方是政治家的强项,但细节的操作却不是他们的所长。

钟人凤脸色郑重道“农业是国之根本,历朝历代都重农抑商,若是大力发展工商,恐会动摇国本,为世所不容。”

李东升听了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农业的确是国之根本,工商的确只是辅助手段,但工商控制利用的好了,不仅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