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剪烛(1 / 2)

……

李东升走到工厂区,逛了一下农具厂,这里已经开始生产小康农具。

在莆田过来的师傅指导下,一把把的死神镰刀和无敌打谷机正在制造和安装。工人们虽然还很生疏,但工们的数量规模远远要大过莆田小康村,以数量拼效率,产量的劣势得到了弥补。

木具工厂还在做基建,马车工厂也在搞基建。李东升只看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又去玻璃车间看银镜和保温热水瓶的生产情况。

银镜的生产十分顺利,工人和师傅们已经较为熟练地生产,产量在稳步提高。保温热水瓶生产较银镜生产复杂一些,再加上工人们的熟练程度不够,产量并不是太高。

李东升见了向严顺道“严协理,这保温热水瓶既可以保热也可以保冷,无论是装热水还是冰块都是绝好的东西,市场的前景十分可观。咱们的生产要抓紧,要保证天轮班生产,一旦新生产线建好了,便要力生产。”

严顺听了连连道是,又去组织人手来学徒。

李东升又去看了水晶灯具的试验情况。水晶灯具在莆田已经试制成功,李东升这次带的师傅在手把手地教泉州小康村的师傅制作。

其实水晶灯晶生产并不复杂,除了主件要注意塑形稍微费心之外,其它的水晶吊坠出了铁模后,一旦冷却便可以去打磨,打磨上玻璃片花去的时间反而是最长的。

车间里已经有做好的样品吊在一根横梁上,水晶吊灯上面装着蜡烛,而且已经燃烧了一大截。

李东升在水晶吊灯上驻足了一下,看到有一个工人正拿着梯子架在水晶吊灯下面,准备去剪那水晶灯上蜡烛的灯芯。

李东升看着工人剪断烧成一根焦炭的灯芯,愣了一下。他回想了一下,在他的记忆中后世的蜡烛是不用去剪灯芯的,可是眼前这根白蜡蜡烛却要像油灯一样去剪灯芯。

李东升不禁想起一句唐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怎么要解灯芯呢,应该有法子让灯芯自己燃尽才对……”

聂书同走到李东升身旁,看到李东升盯着那工人在剪烛芯发愣,便道“小升,你在看什么?这水晶吊灯华美绚烂,莫非还有不足之处?”

李东升回过神来,看了聂书同一眼,回道“这灯具倒没什么问题,我觉得那蜡烛有问题。”

“蜡烛……蜡烛有何问题?”聂书同不解,又问了一句。

“这吊灯吊在高处,若时时要去剪这烛芯,岂不麻烦?”

聂书同一听愣了一下,点头道“你说的对,若是时时登高去剪烛芯,的确不妥,倒不如台灯好用。”

何谦也走了过来,问道“大哥,这蜡烛自古便要剪烛芯,人人习以为常,即使麻烦也没办法。”

李东升听了道“没办法……怎么会没办法?去拿一根蜡烛过来。”

何谦听了便亲自去取了一根蜡烛过来递给李东升。

李东升拿在手里细看,这蜡烛与后世的蜡烛外面上看上去差别不大,外面是蜡,中间是灯芯。

李东升再仔细看那灯芯,发现这根灯芯是一根整的灯芯,非常的粗壮,李东升看完之后便立即明白过来。

李东升抬头问道“严协理,咱们用的蜡烛是自己生产的么?”

严顺听了立即回道“不是,咱们的蜡烛是外面买的,我们小康村并未进白蜡与黄蜡,所以并未生产。”

“白蜡与黄蜡?这白蜡与黄蜡是哪里产的?”

严顺听了愣了一下,他摇头表示不知道。

聂书同听了道“小升,现世所用之蜡大致为两种,一种为白蜡,一种为黄蜡。白蜡是人工饲养之白蜡虫粪便制成,黄蜡为蜂巢熬炼而得。